太府
拼音
tài fǔ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ài的字 拼音为fǔ的字 拼音为tai的字 拼音为fu的字基础解释
官名。详细解释
官名。
《周礼·天官》有大府,掌府藏会计。 秦 汉 并其职于司农少府。 南朝 梁 置太府卿,专管皇室的库储出纳。 北齐 曰太府寺。 北周 有太府中大夫,掌贡赋货贿。 唐 曾改太府为外府,掌国家钱谷的保管出纳,旋复旧。 宋 以太府半属国家行政,半属宫廷事务。 辽 、 金 、 元 改 宋 以前的太府寺为太府监。 明 废。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太府-中国历代职官辞典太府
官署名。北魏孝文帝末年,改少府为太府,以卿、少卿为正副主官,掌财称库藏。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始于少府卿外,另置太府卿,并以太府、少府、太仆三卿合称夏卿。陈同梁制。北齐沿北魏制,不设少府,以太府寺为署名,太府寺卿、少卿为官名,掌金帛府帛、营造器物。北周改官名为太府中大夫。隋炀帝从太府寺划出少府监。太府寺主官仍为卿与少卿,秩从三品与从四品,掌亦城各市及平准右右藏;少府掌营造器物,领尚府、织染等署。唐、宋均兼设太府寺与少府监。唐太府寺辖两京诸市署、左藏署、右藏署、常平署。宋太府寺本来只管祠祭香巾、帨巾、神席、度量衡。元丰改制后,方主管库藏、商税等事。辽、金有太府监、少府监。元有太府监,以太卿、少监、少监为正副主官。明诸监一律并入工部,遂无太守之名。
太府官名。
●《周礼·天官》有大府,掌府藏会计。
●秦汉并其职于司农少府。
●南朝梁置太府卿,专管皇室的库储出纳。
●北齐曰太府寺。
●北周有太府中大夫,掌贡赋货贿。
●唐曾改太府为外府,掌国家钱谷的保管出纳,旋复旧。
●宋以太府半属国家行政,半属宫廷事务。
●辽、金、元改宋以前的太府寺为太府监。
●明废。
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