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耳盗钟
拼音
sāi ěr dào zhō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āi的字 拼音为ěr的字 拼音为dào的字 拼音为zhōng的字 拼音为sai的字 拼音为er的字 拼音为dao的字 拼音为zhong的字基础解释
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详细解释
- 【解释】: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
-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按字解释
塞耳:堵住耳朵。谓有意不听。
盗:偷。
钟:响器,中空,用铜或铁制成。
词典解释
塞耳盗钟-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塞耳盜鐘
塞耳盗钟-中华成语大词典塞耳盗钟
【拼音】:sāi ěr dào zhōng
解释
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
出处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示例
《魏书·尔朱荣传》:“惟欲指影以行权,假形而弄招,此则掩眼捕雀,~。”
近义词
塞耳偷铃、掩耳盗铃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个小偷发现人家家门口挂着一口很大的铜钟,他想偷但一个人搬不动,想把他敲碎卖碎铜,担心敲钟时别人听到声音而偷不成,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就是把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住听不到声音,结果偷窃时被当场逮住
出处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引证
北朝北齐-魏收--《魏书·尔朱荣传》:惟欲指影以行权,假形而弄诏,此则掩眼捕雀,塞耳盗钟。
近代-蔡东藩--《南北史演义》:是以皇女为储两,虚行庆宥,上欺天地,下惑朝野,已乃选君于孩提之中,使奸竖专朝,贼臣乱纪,惟欲指影以行权,假形而弄诏,此何异掩眼捕雀,塞耳盗钟!
故事
北朝北齐-魏收--《魏书·尔朱荣传》:惟欲指影以行权,假形而弄诏,此则掩眼捕雀,塞耳盗钟。
近代-蔡东藩--《南北史演义》:是以皇女为储两,虚行庆宥,上欺天地,下惑朝野,已乃选君于孩提之中,使奸竖专朝,贼臣乱纪,惟欲指影以行权,假形而弄诏,此何异掩眼捕雀,塞耳盗钟!
造句
接龙
钟馗捉鬼 鬼迷心窍组词
近义词
sāi ěr dào zhōng
1、[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g
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2、[塞耳偷铃]sāi ěr tōu líng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