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过其实
拼音
míng guò qí shí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míng的字 拼音为guò的字 拼音为qí的字 拼音为shí的字 拼音为ming的字 拼音为guo的字 拼音为qi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基础解释
名声超过实际才能。详细解释
- 【解释】:名声超过实际才能。
- 【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故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按字解释
名:名声;名誉。
过: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
其:指示代词。那个;那样。
实:真实;实在。
词典解释
名过其实-中華語文大辭典同:名過其實
名过其实-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名過其實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故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引证
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臣向者名过其实,食浮于人,兄弟并窃于贤科,衣冠或为盛事。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起自寒苦》:璋子德璘,名过其实。
唐-房玄龄等--《晋书·文献王传》:齐王名过其实,而天下归之。今自薨陨,社稷之福也,陛下何哀之过。
明-屠隆--《与姜仲文》:又性不善弢藏,名过其实。
当代-卢得志--《名的“四舍五入”》:在上述秦牧那篇发言中,他还说道,“当人们称赞我的时候,我觉得心虚甚至害怕,觉得名实不称,名过其实”。
宋-刘炎--《迩言》:或问:“汉唐孰能用谏?”曰:“汉祖实副其名,唐宗名过其实。”
故事
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臣向者名过其实,食浮于人,兄弟并窃于贤科,衣冠或为盛事。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起自寒苦》:璋子德璘,名过其实。
唐-房玄龄等--《晋书·文献王传》:齐王名过其实,而天下归之。今自薨陨,社稷之福也,陛下何哀之过。
明-屠隆--《与姜仲文》:又性不善弢藏,名过其实。
当代-卢得志--《名的“四舍五入”》:在上述秦牧那篇发言中,他还说道,“当人们称赞我的时候,我觉得心虚甚至害怕,觉得名实不称,名过其实”。
宋-刘炎--《迩言》:或问:“汉唐孰能用谏?”曰:“汉祖实副其名,唐宗名过其实。”
造句
接龙
实获我心 心花怒放 放长线钓大鱼 鱼目混珠 珠还合浦组词
近义词
míng guò qí shí
1、[言过其实]yán guò qí shí
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2、[名存实亡]míng cún shí wáng
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已消亡。
3、[名实难副]míng shí nán fù
名声大,实际才能与名声不相称。
4、[过甚其词]guò shèn qí cí
词:话,言词;甚:超过。指话说得过分,不符合实际情况。
5、[张大其词]zhāng dà qí cí
张大:夸大。说话写文章将内容夸大。
6、[徒负虚名]tú fù xū míng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同“徒有虚名”。
7、[名高难副]míng gāo nán fù
副:相称。指盛名之下,实际难与相符。
反义词
míng guò qí shí
1、[名副其实]míng fù qí shí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2、[名不虚传]míng bù xū chuán
虚:假。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3、[名不副实]míng bù fù shí
副:相称,符合。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