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正,言不顺
拼音
míng bù zhèng yán bù shù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míng的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zhèng的字 拼音为yán的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shùn的字 拼音为ming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zheng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shun的字基础解释
指说话要与自己的地位相称。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名:名分,名义。
不正:不正派;不正当。
言:说话,说。
不顺:不顺理。
词典解释
名不正,言不顺-中華語文大辭典同:名不正,言不順
名不正,言不顺-中华成语大词典名不正,言不顺
【拼音】:míng bù zhèng,yán bù shùn
解释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示例
十之八九皆守之以僧,~,莫此为甚。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
近义词
反义词
名正言顺
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再次到达卫国时,卫国政局发生重大改变,卫出公赶走父亲而即位,孔子认为这是“名不正,言不顺”。大夫孔悝拿出一堆金币要孔子为卫出公正名,说卫出公名正言顺。孔子严正地拒绝他的要求
出处
引证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元-无名氏--《金史·张行信传》:窃见皇长子每遇趋朝,用东宫仪卫,及至丹墀,还列诸王班。况已除侍臣,而今未定其礼,可谓名不正,言不顺矣。
清-刘献廷-卷二-《广阳杂记》:今天下之书院祠祀,十之八九皆守之以僧,名不正,言不顺,莫此为甚。
现代-姚雪垠-八卷四章-《李自成》:这书信中将李自成称为大顺国王,我大清兵去剿灭流贼,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现代-周而复-第四部二-《上海的早晨》:诸公诸婆知道,我在棉纺织同业工会并无一官半职,名不正,言不顺,师出无名。
故事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元-无名氏--《金史·张行信传》:窃见皇长子每遇趋朝,用东宫仪卫,及至丹墀,还列诸王班。况已除侍臣,而今未定其礼,可谓名不正,言不顺矣。
清-刘献廷-卷二-《广阳杂记》:今天下之书院祠祀,十之八九皆守之以僧,名不正,言不顺,莫此为甚。
现代-姚雪垠-八卷四章-《李自成》:这书信中将李自成称为大顺国王,我大清兵去剿灭流贼,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现代-周而复-第四部二-《上海的早晨》:诸公诸婆知道,我在棉纺织同业工会并无一官半职,名不正,言不顺,师出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