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刺
拼音
bàn c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àn的字 拼音为cì的字 拼音为ban的字 拼音为ci的字基础解释
1.指州郡长官下属的官吏,如长史、别驾、通判等。 2.针灸五刺之一。刺入较浅,故称半刺。详细解释
指州郡长官下属的官吏,如长史、别驾、通判等。
晋 庾亮 《答郭预书》:“别驾旧与刺史别乘,同流宣王化于万里者,其任居刺史之半。”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輜车就列,化洽於二州;油軾当官,政成於半刺。” 宋 刘克庄 《送章通判》诗:“半刺已官尊,常时读《鲁论》。” 清 梁章鉅 《称谓录·通判》:“国朝之制,自外府正郎至於郡丞半刺,不由会府之所选授者,中外臣僚岁终得以闻荐。”
针灸五刺之一。刺入较浅,故称半刺。
《灵枢经·官针》:“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鍼,无鍼伤肉,如拔毛状。”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半刺-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半刺半刾
【出典】 晋·庾亮《答郭豫书》:“别驾旧与刺史、别乘同流宣王化于万里,其任居刺史之半。”(据唐·杜佑《通典》卷三二引)唐·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诸侯非弃置,半刺已翱翔。”(见《全唐诗》卷二二五)
【释义】 庾亮称州刺史佐吏别驾的任务相当“刺史之半”,杜甫据之称州长史为“半刺”。后遂用此典代称州郡佐吏。
【例句】 ①尽说彭门新半刾,昆吾剽玉如泥。(晁补之《临江仙·呈祖禹十六叔》565)作者的十六叔晁祖禹此时任徐州(彭门)通判,故此处以半刾(同刺)称之。全句称赞其叔新任徐州通判,办事爽利,作风泼辣,有如切玉如泥的昆吾宝剑。②半刺名家,一经奥学,是青云人物。(吴季子《念奴娇·寿朋友》3145)这里用本典表明友人官居通判。③天下国家多少事,好人才、半刺东南角。(碧虚《贺新郎·寿毕府判》3577)这里用半刺点明毕氏屈居府判,对他大才小用表示同情。
半刺1.指州郡长官下属的官吏,如长史、别驾、通判等。
●晋庾亮《答郭预书》:“别驾旧与刺史别乘,同流宣王化于万里者,其任居刺史之半。”
●唐杨炯《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辎车就列,化洽于二州;油轼当官,政成于半刺。”
●宋刘克庄《送章通判》诗:“半刺已官尊,常时读《鲁论》。”
●清梁章钜《称谓录·通判》:“国朝之制,自外府正郎至于郡丞半刺,不由会府之所选授者,中外臣僚岁终得以闻荐。”
2.针灸五刺之一。刺入较浅,故称半刺。
●《灵枢经·官针》:“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