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拼音
qiān lǐ zhī xíng shǐ yú zú xià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qiān的字 拼音为lǐ的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xíng的字 拼音为shǐ的字 拼音为yú的字 拼音为zú的字 拼音为xià的字 拼音为qian的字 拼音为li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xing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 拼音为yu的字 拼音为zu的字 拼音为xia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千里: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行:路程。
始:开始。
于:自;从。
足下:脚所站的地方。
词典解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華語文大辭典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华成语大词典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拼音】: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解释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出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示例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明·赵弼《两教辨》
近义词
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反义词
好高骛远
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英文
Great oaks from little acorns grow.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出处
引证
唐-白居易--《温尧卿等授官赐绯充沧景江陵判官制》: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苟自强不息,亦何远而不屈哉?
现代-夏衍--《〈学人谈治学〉代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建筑百丈高楼,不先打好地基是不行的。
宋-晁补之--《治通小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谓之积微,川泽纳污瑾瑜匿瑕谓之忠厚。
明-顾大韶--《炳烛斋随笔》:虽有谈天之口,未有不始于学语者也;虽有逐日之足,未有不始于学步者也。故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故事
唐-白居易--《温尧卿等授官赐绯充沧景江陵判官制》: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苟自强不息,亦何远而不屈哉?
现代-夏衍--《〈学人谈治学〉代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建筑百丈高楼,不先打好地基是不行的。
宋-晁补之--《治通小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谓之积微,川泽纳污瑾瑜匿瑕谓之忠厚。
明-顾大韶--《炳烛斋随笔》:虽有谈天之口,未有不始于学语者也;虽有逐日之足,未有不始于学步者也。故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