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
拼音
shí sān lí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hí的字 拼音为sān的字 拼音为líng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 拼音为san的字 拼音为ling的字基础解释
明代十三位皇帝的陵墓群。始建于1409年。在北京昌平区。有长陵、景陵、永陵、德陵、献陵、庆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定陵、昭陵、思陵等。陵区背依天寿山群峰,坐落于山峦南麓。在山谷入口处建有一座石牌坊,为陵区的起始点,建有长约7千米的神道,两旁建碑亭、石象生和龙凤门。整个陵区建筑与山体有机结合,气势森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解释
明 代十三个皇帝陵墓的总称。陵名为: 长陵 ( 成祖 )、 献陵 ( 仁宗 )、 景陵 ( 宣宗 )、 裕陵 ( 英宗 )、 茂陵 ( 宪宗 )、 泰陵 ( 孝宗 )、 康陵 ( 武宗 )、 永陵 ( 世宗 )、 昭陵 ( 穆宗 )、 定陵 ( 神宗 )、 庆陵 ( 光宗 )、 德陵 ( 熹宗 )、 思陵 ( 思宗 )。位于 北京市 昌平县 天寿山 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中 长陵 规模最大。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之二:“重闻百五日,遥祭十三陵。”参阅《大明一统志·京师山川》。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十三陵-中華語文大辭典十三陵十三陵ㄕˊ ㄙㄢ ㄌ丨ㄥˊshísānlínɡ明代從成祖到思宗十三位皇帝陵寢的統稱。位於今北京昌平區天壽山南麓,屬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三陵-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十三陵ㄕˊ ㄙㄢ ㄌㄧㄥˊshí sān líng明代成祖至思宗十三個皇帝陵寢的統稱。位於河北省北平市昌平縣天壽山麓。以明成祖的長陵規模最大。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shí sān líng
1、我陪同老家来的客人游览了长城和十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