勶
拼音
chè笔顺
丿 丿 丨 丶 一 𠃋 丶 丨 𠃌 一 一 丿 一 丿 ㇏ 𠃌 丿同音字
拼音为chè的字 拼音为che的字基础解释
1.发射。 2.古同“撤”。 3.古同“徹”。 4.古通“轍(zhé)”。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勶-中華大字典1、勶讀音:直列切,音轍,敕列切,音徹,屑韻。釋文:
❶發也。見《說文》。《段注》:發、射發也。引申爲凡發去之偁。~、與徹義別。徹者通也。~謂除去。若禮之有司徹客徹重席。詩之徹我牆屋。其字皆當作~。或作撤。乃~之俗也。
❷去也。見《集韻》。
2、撤讀音:直列切,音轍,敕列切,音徹,屑韻。釋文:
❶發~。經典通用徹。見《廣韻》。
〔按僖二十六年左傳。室如懸磬。服注云。言室屋皆發~〕。
❷剝也。見《玉篇》。
〔按詩鴟鴞徹彼桑土。傳云。徹、剝也。家語好生、徹彼桑土注同〕。
❸除也。《論語鄕黨》:不~薑食。《皇疏》:~、除也。
❹去也。《唐書高宗紀》:以旱避正殿。減膳~樂。
〔按論語八佾以雍徹。釋文。出~字。云本或作徹。又五經文字云。~、去也。字書無~字。見論語。今云~任。同此義〕。
❺抽也。《吳志孫權傳》:上津橋。板~丈餘。
❻取也。見《廣雅釋詁》。《疏證》:孟子公孫丑篇引詩徹彼桑土。趙岐注云。徹、取也。滕文公篇。徹者徹也。注云。徹猶人徹取物也。徹、與~通〕。
❼治也。見《廣雅釋詁》。《疏證》:大雅公劉篇。徹田爲糧。崧高篇。徹申伯土田。毛傳竝云。徹、治也。徹、與~通。
❽減也。見《廣雅釋詁》。
❾警也。見《玉篇》。
❿勶俗字。《說文解字注》:勶。謂除去。或作~。乃勶之俗也。
3、徹讀音:直列切,音轍,屑韻。釋文:
❶通也。从彳。从攴。从育。見《說文攴部》。《段注》:蓋合三字會意。攴之、而養育之、而行之。則無不通矣。
〔按徐鍇本作育聲。又有一曰相三字。存參〕。
❷什一而稅謂之~。見〔詩公劉~田爲糧箋〕。
❸稅也。見《廣雅釋詁》。
❹達也。《左昭二年傳》:~命于執事。
❺道也。《詩十月之交》:天命不~。
❻明也。《國語周語》:其何事不~。
❼治也。《詩公劉》:~田爲糧。
❽動也。《管子內業》:俯仰磬折拚毋有~。
❾剝也。《詩鴟鴞》:~彼桑土。
❿毀也。《詩十月之交》:~我牆屋。
⓫去也。《左宣十二年傳》:軍衞不~。
⓬壞也。見《廣雅釋詁》。
⓭猶人~取物也。《孟子滕文公》:~者~也。
⓮司人之過也。《老子》:無德司~。
⓯透也。〔王建詩〕:舞來汗溼羅衣~。
⓰~侯。列侯也。《獨斷》:羣臣異姓有功封者。稱曰~侯。避武帝諱。改曰通侯。或曰列侯也。
⓱柵又謂之~。~、緊也。詵詵然緊也。見《釋名釋宮室》。
⓲通㯙。《爾雅釋木》:楊~吾棗。《釋文》:~、本或作㯙。
勶
《説文》:“勶,發也。从力,从徹,徹亦聲。”
chè 《集韻》敕列切,入薛徹。月部。
(1)发射。《説文·力部》:“勶,發也。”段玉裁注:“發者,䠶發也。”
(2)同“撤”。《集韻·薛韻》:“撤,去也。或从力。通作徹。”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力部》:“(徹,發也)引申為凡發去之偁……勶謂除去,若《禮》之‘有司徹’,‘客徹重席’,《詩》之‘徹我牆屋’,其字皆當作勶,不訓通也。或作撤,乃勶之俗也。”
(3)同“徹”。通透。《字彙·力部》:“勶,古徹字。”《睡虎地秦墓竹簡·治獄程式》:“今旦起啟户取衣,人已穴房内,勶内中,ॿͨc不得。”
(4)通“轍(zhé)”。《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道經》:“善行者無勶迹,善言者無瑕適(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