剀
拼音
kǎi笔顺
丨 ㇄ 丨 𠃍 一 𠄌 丨 亅同音字
拼音为kǎi的字 拼音为kai的字基础解释
1.跟事理完全相合:~详明。 2.切实:~教导。详细解释
(形声。从刀,豈声。本义:大镰) 同本义
剀,大镰也。切地以芟刈者,亦名鉊。字亦作鐖。——《说文》
鐖凿棘矜也。——《史记·淮南衡山传》
磨,磨刀
剀…一曰摩也。——《说文》
剀,磨也。——《广雅》
规劝,讽喻
言古以剀今,讽刺也。——《周礼》注
又如:言古以剀今;剀拂(劝戒匡正);剀讽(讽喻)
杀;砍
郡王这里是帝辇之下…如何胡乱剀得人?——《警世通言》
中肯,切实
其辞恳直剀。——《元史·朵罗台传》
又如:剀直(恳切直率);剀切(与事理完全吻合);剀到(切实周到);剀易(切实平易);剀挚(恳切真挚)
〈名〉
〈动〉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剀-汉语大词典剀(I)k?i
ㄎㄞˇ
〔《广韵》古哀切,平咍,见。〕
〔《广韵》五来切,平咍,疑。〕
1.大镰刀。
●《说文·刀部》:“剀,大镰也。”
段玉裁注:“谓可切地芟刈也。《金部》曰:‘鉊,大镰也。’”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非直适戍之众,鐖凿棘矜也。”
●裴骃集解引徐广曰:“大镰谓之剀,音五哀反。”
2.磨,磨刀。
●《说文·刀部》:“剀……一曰摩也。”
段玉裁注:“下文(刉)云:‘刀不利,于瓦石上刉之。’剀、刉音义皆同也。”
●桂馥义证:“剀又通作硙。《易·系辞》‘是故刚柔相摩。’京云:‘相硙切也。’”
3.规劝,讽喻。
●《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
汉郑玄注:“道,读曰导。导者,言古以剀今也。”
●清陈梦雷《寄答李厚庵百韵》:“沥血陈剀词,激切感天潢。”
4.中肯,切实。
●《新唐书·刘昌裔传》:“为环檄李纳,剀晓大谊。”
剀(II)ai
ㄞˊ
捱,挨。
●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人谓相切近为剀,俗作捱,剀亦自近彼物之称。直隶谓招朾为剀朾,陕西谓招杀曰剀刀。”
同:剴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kǎi
1、[剀切]kǎi qiè
1.跟事理完全相合:~详明。 2.切实:~教导。
2、[剀到]kǎi dào
切实周到。
3、[诚剀]chéng kǎi
指忠诚剀切。
4、[剀直]kǎi zhí
恳切直率。
5、[剀讽]kǎi fěng
讽喻。
6、[剀拂]kǎi fú
劝戒匡正。
7、[剀易]kǎi yì
切实平易。
8、[剀挚]kǎi zhì
恳切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