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齿
拼音
záo chǐ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záo的字 拼音为chǐ的字 拼音为zao的字 拼音为chi的字基础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野人。 2.比喻残暴作乱之徒。 3.古代某些民族的一种风俗。详细解释
古代传说中的野人。
《山海经·海外南经》:“ 羿 与凿齿战于 寿华 之野。 羿 射杀之,在 昆仑虚 东。 羿 持弓矢,凿齿持盾。” 郭璞 注:“凿齿亦人也,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名云。”一说谓兽名。《淮南子·本经训》:“ 尧 乃使 羿 诛凿齿於 畴华 之野。” 高诱 注:“凿齿,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梁书·文学传下·刘峻》:“虽大风立於青丘,凿齿奋於 华 野,比其狼戾,曾何足踰。”
比喻残暴作乱之徒。
汉 扬雄 《长杨赋》:“昔有彊 秦 ,封豕其土,窫窳其民,凿齿之徒相与摩牙而争之。” 唐 李白 《北上行》:“奔鲸夹 黄河 ,凿齿屯 洛阳 。” 王琦 注:“其曰‘凿齿屯 洛阳 ’者,谓 禄山 据 东京 僭号也。” 清 顾炎武 《拟唐人五言八韵·申包胥乞师》:“九县长蛇据,三关凿齿横。”
古代某些民族的一种风俗。
唐 张说 《广州都督岭南按察五府经略使宋公遗爱碑颂》:“虽有文身、凿齿、被髮、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馆水,种落异俗而化齐。”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凿齿-汉语大词典凿齿1.古代传说中的野人。
●《山海经·海外南经》:“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
郭璞注:“凿齿亦人也,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名云。”一说谓兽名。
●《淮南子·本经训》:“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
高诱注:“凿齿,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
●《梁书·文学传下·刘峻》:“虽大风立于青丘,凿齿奋于华野,比其狼戾,曾何足逾。”
2.比喻残暴作乱之徒。
●汉扬雄《长杨赋》:“昔有彊秦,封豕其土,窫窳其民,凿齿之徒相与摩牙而争之。”
●唐李白《北上行》:“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
王琦注:“其曰‘凿齿屯洛阳’者,谓禄山据东京僭号也。”
●清顾炎武《拟唐人五言八韵·申包胥乞师》:“九县长蛇据,三关凿齿横。”
3.古代某些民族的一种风俗。
●唐张说《广州都督岭南按察五府经略使宋公遗爱碑颂》:“虽有文身、凿齿、被发、儋耳、衣卉、面木、巢山、馆水,种落异俗而化齐。”
凿齿
【出典】 《淮南子·本经训》:“逮至尧之时,……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东汉·高诱注:“凿齿,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下彻颔下,而持戈盾。”《山海经·海外南经》:“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晋·郭璞注:“凿齿亦人也,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名云。”
【释义】 凿齿是传说中害民的怪兽(一说怪人),唐诗中用以比喻恶人。
【例句】 奔鲸夹黄河,凿齿顿洛阳。(李白《北上行》1705)这里以“凿齿”喻指安禄山,谓叛军攻占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