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遗
拼音
féi yí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féi的字 拼音为yí的字 拼音为fei的字 拼音为yi的字基础解释
1.鸟名。 2.蛇名。详细解释
鸟名。
《山海经·西山经》:“﹝ 英山 ﹞有鸟焉,其状如鶉,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癘,可以杀虫。”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肥遗鸟》:“肥遗似鶉,其肉已疫。”
蛇名。
《山海经·北山经》:“﹝ 浑夕之山 ﹞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 华山 有蛇名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肥遗蛇》:“肥遗为物,与灾合契。”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肥遗-汉语大词典肥遗1.鸟名。
●《山海经·西山经》:“﹝英山﹞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
●晋郭璞《山海经图赞·肥遗鸟》:“肥遗似鹑,其肉已疫。”
2.蛇名。
●《山海经·北山经》:“﹝浑夕之山﹞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
●晋张华《博物志》卷十:“华山有蛇名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晋郭璞《山海经图赞·肥遗蛇》:“肥遗为物,与灾合契。”
肥遗
①蛇名。《山海经·西山经》:“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遗(“遗”原作“”,据郝懿行校改),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郭璞注:“汤时此蛇见于阳山下。复有肥遗蛇,疑是同名。”按:郭云“复有肥遗蛇”者,见《山海经·北次经》浑夕之山,云“一首两身,见则其国大旱”;又见《北次三经》彭之山,云“其中多肥遗之蛇”。参见“肥穴”。②鸟名。《西山经》云:“英山,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肥遗(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