倣
拼音
fǎng笔顺
丿 丨 丶 一 𠃌 丿 丿 一 丿 ㇏同音字
拼音为fǎng的字 拼音为fang的字基础解释
同“仿”。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倣-中華語文大辭典倣仿ㄈㄤˇfǎnɡ1.相像;類似。[例]字體相~|花色相~。2.效法;照著做。[例]~效|~古|~宋體。∥同「仿」。
倣-中華大字典1、倣讀音:分罔切,音紡,養韻。〔通作仿、昉。亦作放、方〕。釋文:傚也。依也。〔韓愈文〕:遂令天下之人。轉相~效。
2、仿讀音:撫兩切,方上聲,養韻。釋文:~佛。相似。視不諟也。見《說文》。〔此据段氏訂正本。~佛別作彷彿、髣髴、方弗、㑂佛、放弗、放沺、怳歘〕。
3、仿讀音:符方切,音房,陽韻。釋文:同彷。~偟。徘徊也。《史記荆軻傳》:~偟不能去。
4、方讀音:分房切,音芳,陽韻。釋文:
❶併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見《說文》。
❷泭也。《詩谷風》:~之舟之。
〔案段玉裁云。泭者、編木以爲渡。併船爲本義。編木爲引伸之義〕。
❸併也。《文選班固答賓戲》:侯伯~軌。
❹謂竝行也。《漢書揚雄傳》:雖~征僑與偓佺兮。
❺宜也。《左閔二年傳》:授~任能。
❻四角形也。《考工記輪人》:圜者中規。~者中矩。
❼四邊同也。《孟子梁惠王》:文王之囿。~七十里。
❽猶邊也。《史記扁鵲倉公傳》:視見垣一~人。
❾旁也。《周書皇門》:乃~求論擇。
❿祭名。《詩甫田》:以社以~。《傳》:迎四方氣於郊也。
⓫地也。《淮南本經》:戴圓履~。
⓬邦國也。《書湯誥》:誕吿萬~。
⓭常也。《禮記檀弓》:左右就養無~。
⓮謂物之~正有圭角鋒鋩也。《禮記儒行》:毀~而瓦合。
⓯法術也。《左昭二十九年傳》:官修其~。
⓰朔~。近玁狁之國也。《詩出車》:往城于~。
⓱處所也。《易繫辭》:故神無~而易無體。
⓲東西南北之位也。《禮記內則》:敎之數與~名。
⓳猶嚮也。《詩皇矣》:萬邦之~。下民之王。
⓴謂~正也。《漢書武帝紀》:故詳延天下~聞之士。
㉑猶等也。《考工記梓人》:爲侯廣與崇~。
㉒猶道也。《禮記樂記》:樂行而民鄕~。
㉓猶文章也。《禮記樂記》:變成~謂之音。
㉔猶事也。《易復》:后不省~。
㉕商紂邑名。《周書世俘》:呂他命伐越戲~。
〔注〕:越、戲、~。紂三邑。
㉖所謂~者。內外相應也。言行相稱也。見《韓非子解老》。
㉗~伎之人也。《史記扁鵲倉公傳》:問中庶子善~者。
㉘~士。有~術之士也。見《後漢桓譚傳注》。
㉙謂醫藥也。《史記扁鵲倉公傳》:乃悉取其禁~書。盡與扁鵲。
㉚房也。謂孚甲始生而未合時也。《詩生民》:實~實苞。
㉛齊等也。種生不雜也。《詩大田》:旣~旣皁。
㉜版也。《禮記中庸》:布在~策。
㉝猶橫也。《國語齊語》:以~行於天下。
㉞當也。《漢書文帝紀》:~春和時。
㉟放也。《書堯典》:~命。尓族。
〔按文選魏都賦注。~命、放棄王命也〕。
㊱逆也。《孟子梁惠王》:~命虐民。
㊲有也。《詩鵲巢》:維鵲有巢。維鳩~之。
㊳比也。《論語憲問》:子貢~人。
㊴別也。《國語楚語》:不可~物。
㊵今也。《詩小我》:~何爲期。
㊶未至之辭。見《詩板疏》。
㊷將也。漸也。《禮記樂記》:三步以見~。
〔注〕:謂將舞。必先三舉足。以見其舞之漸也。
㊸且也。《詩正月》:民今~殆。
㊹又也。《詩大田》:來~禋祀。
〔箋〕:成王之來。則又禋祀四方之神、祈報焉。
㊺謂異道術也。《管子任法》:皆私設立~以敎於國。
㊻縛也。《孫子九地》:是故~馬埋輪。未足恃也。
〔注〕:曹公曰。~、縛馬也。
㊼大也。見《廣雅釋詁》。
㊽義也。見《廣雅釋詁》。
㊾類也。見《廣雅釋詁》。
㊿表也。見《廣雅釋詁》。
(51)爲也。見《廣雅釋詁》。
(52)始也。見《廣雅釋詁》。
(53)禮法也。《論語先進》:且知~也。
(54)行蟲也。《禮記樂記》:~以類聚。
〔疏〕:行蟲有性識道理。故稱~。
(55)地名。《詩六月》:侵鎬及~。〔當今陜西寧夏等地〕。
(56)姓也。周~叔。
〔又〕:複姓。漢東~朔。尙~禁。
(57)~相。猶言放想可畏怖之貌。見〔周禮~相氏注〕。
(58)~空。紗薄如空也。《後漢章帝紀》:詔齊相省冰紈~空。
(59)~諸。陰燧大蛤也。《淮南天文》:~諸見月則津而爲水。
(60)畢~。鳥名。《山海經西山經》:章莪之山。有鳥。狀如鶴。一足。赤文靑質而白喙。名曰畢~。見則其邑有譌火。
(61)天~。國名。卽今阿刺伯。回敎亦稱天~敎。
(62)鬼~。國名。《易旣濟》:高宗伐鬼~。〔今貴州省地〕。
(63)~皇。狀如蛇。兩首。五采文。見《莊子達生釋文》引《司馬注》。
〔又〕:~皇。卽彷徨。觀名也。《文選揚雄賦》:溶~皇於西淸。
〔按荀子禮論。於是其中焉。~皇周挾。注。~皇、讀爲仿偟〕。
(64)~明者。上下四~明神之象也。《儀禮覲禮》:加~明于其上。
(65)~程。古算法名。九章之一也。以御錯糅正負。
〔又〕:代數術謂兩代數式相等之式、亦曰~程。或謂之~程式。
(66)~田。古算法名。九章之一也。以御田疇界域。
(67)數學以自乘之數謂之~。亦曰平~。又有帶縱~。再乘之數謂之立~。再乘以上之各方數。統稱之多乘~。
(68)俗謂不通時宜爲~頭。見《輟耕錄》。
(69)~丈。詳丈字。
(70)謂寓宅也。日本語。如伊籐~、大隈~。猶我國書作某宅某寓也。
(71)對人尊稱也。日本語。此~、猶言此公。何~、猶言那位。
(72)~針。日本語。謂所定辦事宗旨也。
(73)通坊。《文選何晏賦》:屯坊列署。
(74)通謗。《論語憲問》:子貢~人。《釋文》:~、鄭本作謗。
(75)通舫。見《爾雅釋水釋文》。
(76)通放。見《莊子天地釋文》。
(77)通旁。《史記五帝紀》:共工旁聚布功。
〔按旁、書堯典作~〕。
(78)通房。《史記殷本紀》:遇女鳩女房。
〔按房、書序作~〕。
(79)通蝄。《周禮方相氏》:敺~良。
〔注〕:~良。罔兩也。
〔按說文作蝄蜽〕。
5、方讀音:符方切,音房,陽韻。釋文:~與。縣名。《漢書高帝紀》:沛公攻胡陵~與。
〔注〕:音房預。屬山陽郡。〔當今山東魚臺縣北〕。
6、方讀音:甫兩切,音倣,養韻。釋文:效也。見《集韻》。
7、眆讀音:撫兩切,音紡,養韻。釋文:
❶~䀟。見似不諦也。見《玉篇》。
〔按與仿佛、彷彿、髣髴、竝同〕。
❷微見也。見《集韻》。
❸同倣。《袁楚客書》:非~桀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