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拼音
yì笔顺
丿 丨 丿 一 一 丿 ㇏同音字
拼音为yì的字 拼音为yi的字基础解释
1.同“逸”。2.放荡。3.美。4.姓。详细解释
〈名〉
(形声。从人,失声。本义:隐逸的人)
同本义
佚民者,独乐其身之民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又如:佚老(隐逸的老人);佚民(遁世隐居的人)
行列,通佾
其佚则接芬错芳。——《古文苑·扬雄·蜀都赋》
不当行为;过失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
〈动〉
散失
宣帝之时,得佚《尚书》及《易》、《礼》各一篇。——《论衡》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传:“佚,失也。”
牛马畜兽有郊佚者,取之不诘。——《逸周书》
又如:佚名;佚书(散失的书籍);佚文(散失的文句、篇章);佚本(散失的本子);佚史(散失、隐没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佚失(散失;失落);佚存(散失而复得以保存);佚事(散失沦没而为世人所不知的事迹,多未经史书正式记载);佚闻(散失、隐没而不为世人所知晓的传说,多未见于正式记载)
弃用;逃亡
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孟子》。朱熹注:遗佚,放弃也
其佚获奈何?——《公羊传·成公二年》。注:“佚获者,已获而逃亡也。”
身不佚者志不广。——《荀子·宥坐》
又如:佚志(逃亡的意向);佚马(逸马。逃逸的马)
〈形〉
放荡;放纵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邢昺疏:乐佚游者,谓好出入不节也。
男女淫佚。——《汉书》
又如:佚行(淫行);佚君(淫佚之君)
通“逸”。安逸
佚,乐也。——《广雅》
骨体肤理好愉佚。——《荀子·性恶》。注:“佚与逸同。”
乐佚游。——《论语·季氏》
舍佚而为劳。——《荀子·尧问》
安于佚乐。——宋· 苏轼《教战守》
又如:佚志(安逸图乐的心志);佚道(使人民安逸的办法);佚乐(放逸游乐)
美丽
那娘娘生得来仙姿佚貌,说不尽幽闲窈窕。——清· 洪《长生殿》
又如:佚女(美丽的女子)
1. 佚 [yì]
- 佚 [yì]
(形声。从人,失声。本义:隐逸的人)
同本义
佚民者,独乐其身之民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又如:佚老(隐逸的老人);佚民(遁世隐居的人)
行列,通佾
其佚则接芬错芳。——《古文苑·扬雄·蜀都赋》
不当行为;过失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
散失
宣帝之时,得佚《尚书》及《易》、《礼》各一篇。——《论衡》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传:“佚,失也。”
牛马畜兽有郊佚者,取之不诘。——《逸周书》
又如:佚名;佚书(散失的书籍);佚文(散失的文句、篇章);佚本(散失的本子);佚史(散失、隐没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佚失(散失;失落);佚存(散失而复得以保存);佚事(散失沦没而为世人所不知的事迹,多未经史书正式记载);佚闻(散失、隐没而不为世人所知晓的传说,多未见于正式记载)
弃用;逃亡
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孟子》。朱熹注:遗佚,放弃也
其佚获奈何?——《公羊传·成公二年》。注:“佚获者,已获而逃亡也。”
身不佚者志不广。——《荀子·宥坐》
又如:佚志(逃亡的意向);佚马(逸马。逃逸的马)
放荡;放纵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邢昺疏:乐佚游者,谓好出入不节也。
男女淫佚。——《汉书》
又如:佚行(淫行);佚君(淫佚之君)
通“逸”。安逸
佚,乐也。——《广雅》
骨体肤理好愉佚。——《荀子·性恶》。注:“佚与逸同。”
乐佚游。——《论语·季氏》
舍佚而为劳。——《荀子·尧问》
安于佚乐。——宋· 苏轼《教战守》
又如:佚志(安逸图乐的心志);佚道(使人民安逸的办法);佚乐(放逸游乐)
美丽
那娘娘生得来仙姿佚貌,说不尽幽闲窈窕。——清· 洪《长生殿》
又如:佚女(美丽的女子)
〈名〉
〈动〉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佚-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佚 yì
① 动逃跑。《公羊传·成公二年》:“顷公用是~而不反。” ② 动抛弃。《孟子·公孙丑上》:“遗~而不怨。” ③ 形放荡。《汉书·刑法志》:“男女淫~。” ④ 形通“逸”。安逸。《孙子兵法·军争》:“以近待远,以~待劳。”
佚
《説文》:“佚,佚民也。从人,失聲。一曰:佚,忽也。”段玉裁注:“許書作佚民,正字也。作逸民者,假借字。佚从人,故為佚民字也。”
(一)yì 《廣韻》夷質切,入質以。質部。
(1)弃用;隐遁。《説文·人部》:“佚,佚民也。”《字彙·人部》:“佚,隱遁也。”《孟子·公孫丑上》:“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朱熹注:“遺佚,放棄也。”漢枚乘《七發》:“遁佚之志。”宋陸游《ચڥ\u0002晚興》:“今日掩關真佚老,向來涉世亦遺名。”
(2)散失。如:佚名;佚书。《書·酒誥》:“羣飲,汝勿佚。”孔傳:“民羣聚飲酒不用上命,則汝收捕之,勿令失也。”《逸周書·月令》:“牛馬畜獸有放佚者,取之不詰。”《論衡·正説》:“宣帝之時,得佚《尚書》及《易》、《禮》各一篇。”唐柳宗元《非國語上·無射》:“不精則氣佚,氣佚則不和。”
(3)过失。《書·盤庚上》:“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罰。”孔傳:“佚,失也。是己失政之罰,罪己之義。”《商君書·開塞》:“夫民之憂則思,思則出度;樂則淫,淫則生佚。”
(4)遗忘;轻忽。《説文·人部》:“一曰:佚,忽也。”《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不侮可侮,不佚可佚,不敖無告。”王引之述聞:“佚,忘也,輕忽也。”《論衡·别通》:“不肖者輕慢佚忽,無原察之意。”
(5)放荡;放纵。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五引《蒼頡篇》:“佚,蕩也。”《論語·季氏》:“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邢昺疏:“樂佚遊者,謂好出入不節也。”《漢書·刑法志》:“男女淫佚。”《晋書·裴秀傳》:“故欲衍則速患,情佚則怨博。”
(6)美。《楚辭·離騷》:“見有娀之佚女。”王逸注:“佚,美也。”清洪昇《長生殿·彈詞》:“那娘娘生得來仙姿佚貌,説不盡幽閒窈窕。”
(7)扬。《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魂踰佚而不返兮,形枯槁而獨居。”李善注引《蒼頡篇》:“佚,揚也。”
(8)通“逸”。1.安乐;舒闲。《玉篇·人部》:“佚,豫也。”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五引《蒼頡篇》:“佚,樂也。”《周禮·夏官·廋人》:“以阜馬佚特。”鄭玄注:“杜子春云:‘佚當為逸。’……玄謂逸者,用之不使甚勞,安其血氣也。”《荀子·王霸》:“心欲綦佚。”楊倞注:“佚,安樂也。”《淮南子·脩務》:“非以佚樂失身也。”高誘注:“佚,安也。”2.奔逸;逃亡。《公羊傳·成公二年》:“頃公用是佚而不反。”《漢書·外戚傳下·孝元馮昭儀》:“熊佚出圈,攀檻欲上殿。”顔師古注:“佚字與逸同。”
(9)通“呹”。疾速。《荀子·宥坐》:“若有决行之,其應佚若聲響。”王念孫雜志:“佚讀為呹(音逸),呹,疾貌也。言其相應之疾,若響之應聲也……古無呹字,故借佚為之耳。”
(10)通“秩(zhì)”。次;序。《荀子·性惡》:“若佚之以繩,是士君子之知也。”王先謙集解引俞樾曰:“佚當讀為秩,秩之言次也,序也。”
⑪通“軼”。越;超过。《新書·勸學》:“今夫子之達佚乎老聃。”《文選·鮑照〈蕪城賦〉》:“故能奓秦法,佚周令。”李善注:“軼,過也。佚與軼通。”唐柳宗元《記里鼓賦》:“齊步武而無佚,差遠近而有倫。”
⑫通“佾”。舞蹈行列。《字彙補·人部》:“佚,行列也。與佾義同。”《古文苑·揚雄〈蜀都賦〉》:“其佚則接芬錯芳。”章樵注:“佚,猶佾,行列也。”
⑬姓。《古今姓氏書辯證·質韻》:“佚,鄭大夫佚之狐,始以氏,見《春秋》。”
(二)dié 《集韻》徒結切,入屑定。質部。
通“迭”。更替。《方言》卷三:“佚,代也。齊曰佚。”《字彙·人部》:“佚,與迭同。更也,遞也。”《穀梁傳·文公十一年》:“長狄也,弟兄三人,佚宕中國。”范甯注:“佚,猶更也。”《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四國佚興。”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ì
1、[散佚]sàn yì
散失。
2、[佚文]yì wén
散失的文辞或篇什。
3、[亡佚]wáng yì
散失。
4、[佚失]yì shī
散失;失落。郭沫若《<沸羹集>序》:“此外当然也还有些佚失了的,年岁太久,发表处太广,再要收集恐怕已经是不可能了。”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三讲:“目录原本,也早已佚失。”
5、[佚事]yì shì
轶事。散失沦没而为世人所不甚知的事迹,多未经史书正式记载。
6、[湮佚]yān yì
埋没,散失。
7、[諐佚]qiān yì
谓踰越礼仪之处。
8、[佚欲]yì yù
逸欲。谓贪图安乐,嗜欲无节。
9、[佚闻]yì wén
逸闻。散失、隐没而不为世人所知晓的传说,多未见于正式记载。
10、[佚饱]yì bǎo
饱食而安逸。
11、[自佚]zì yì
犹自逸。自图安逸。《左传·哀公二年》:“蒯聵 不敢自佚,备持矛焉。”《吕氏春秋·本生》:“出则以车,入则以輦,务以自佚。”宋 陈亮《祭薛象先内子黄氏恭人文》:“少不以富贵以自骄,晚不以从容而自佚。”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进士给假》:“世宗 圣龄甫二十,正如太阿出匣,諭旨森严正大,默符光乾,今之新贵图自佚者,可以憬然矣。”
12、[佚宕]yì dàng
1.更迭为害。《穀梁传·文公十一年》:“弟兄三人,佚宕中国。”陆德明 释文:“大结反,更也。害,本又作‘宕’。”释文作“佚害”。 2.超脱;无拘束。南朝 梁简文帝《玄虚公子赋》:“追寂圃而逍遥,任文林而佚宕。”明 杨慎《庄子解》:“《庄子》为书,虽恢譎佚宕於六经外,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运,而风云开闔,神鬼变幻,要自不可闕。”明 唐顺之《与两湖书》:“人知任佚宕者之为无拘束矣,而不知造性地者之尤为无拘束也。”
13、[乐佚]lè yì
悠闲安乐。
14、[情佚]qíng yì
感情放荡。
15、[佚游]yì yóu
1.见“佚游”。 2.亦作“佚游”。逸游。放纵游荡而无节制。
16、[纵佚]zòng yì
见“纵逸”。
17、[遗佚]yí yì
见“遗逸”。
18、[横佚]héng yì
见“横失”。
19、[佚民]yì mín
逸民。旧时称遁世隐居的人。
20、[佚愉]yì yú
安逸欢愉。明 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六:“奉别以来,艰戚、佚愉、闲居、行役,梦寐无时不相接,忘其为两年之久、千里之远也。”
21、[佚田]yì tián
见“佚畋”。
22、[佚火]yì huǒ
失火。语本《书·胤征》“火炎崐冈,玉石俱焚”孔 传:“言火逸而害玉。”唐 皎然《灵澈上人何山寺七贤石》诗:“佚火玉亦害,块然长在兹。”
23、[佚遗]yì yí
遗失;遗漏。
24、[佚貌]yì mào
美丽的容貌。佚,通“昳”。
25、[佚淫]yì yín
淫逸,纵欲放荡。
26、[佚本]yì běn
散失的本子。
27、[辑佚]jí yì
1.辑录前人或今人通行的集子以外的散佚的文章或作品:~并印行古籍数十种。 2.辑佚而编成的书或文章(多用于书名):《鲁迅著作~》。
28、[奢佚]shē yì
骄奢放纵。
29、[佚特]yì tè
谓使牡马安其血气,以时交配。
30、[遒佚]qiú yì
见“遒逸”。
31、[佚老]yì lǎo
1.遁世隐居的老人。宋 苏轼《郭熙画秋山平远》诗:“伊川 佚老鬢如霜,卧看《秋山》思 洛阳。” 2.使老年或老人安乐。宋 周必大《次杨廷秀》诗:“为问龙楼并凤阁,何如佚老及 平原?”《宋史·礼志十三》:“﹝ 绍兴 三十二年上太上皇帝尊号曰 光尧寿圣太上皇帝 ﹞侍中承旨宣答曰:‘光尧寿圣太上皇帝 圣旨:倦勤滋久,佚老是图,勉受嘉名,但增感慰。’”《宋史·职官志十》:“大抵祠馆之设,均为佚老优贤,而有内外之别。”
32、[遁佚]dùn yì
放纵;淫佚。
33、[佚获]yì huò
被俘而逃脱。
34、[佚乱]yì luàn
淫乱。
35、[佚气]yì qì
逸气。超脱世俗的气概、气度。唐 殷璠《河岳英灵集下·李嶷》:“嶷 诗鲜浄有规矩。其《少年行》三首,词虽不多,翩翩然佚气在目也。”
36、[佚豫]yì yù
1.犹佚乐。《汉书·杜周传》:“天下至大,万事至众,祖业至重,诚不可以佚豫为,不可以奢泰特也。”汉 王充《论衡·感类》:“汤 死,﹝ 伊尹 ﹞復相 太甲。太甲 佚豫,放之 桐宫,摄政三年,乃退復位。”晋 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下》:“今 潁川 荀爽,舆病在道,北郡 郑玄,北面受署,彼岂乐羇牵者哉?知时不可佚豫也。” 2.声音迅疾貌。佚,通“呹”。
37、[饱佚]bǎo yì
饱足安逸。
38、[邪佚]xié yì
邪僻恣纵。
39、[遏佚]è yì
断绝;丧失。
40、[娱佚]yú yì
亦作“娱逸”。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