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
拼音
bó yí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ó的字 拼音为yí的字 拼音为bo的字 拼音为y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伯夷-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伯夷
【出典】 《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
【释义】 伯夷、叔齐是商朝时孤竹国君的儿子,父死,互让国君位而逃。武王伐殷,二人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后世用作称美高人隐士的典故。
【例句】 ①伯夷位事愚臣忝,喜奏声成凤鸟来。(苏颋《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798)这里反用伯夷不食周粟事,自谓忝列侍臣之位。②颍水有许由,西山有伯夷。(李邕《铜雀妓》1168)这里将颂伯夷同颂铜雀妓对照,感叹颂伯夷者少,为直节者鸣不平。③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岑参《东归晚次潼关怀古》2042)首阳山一说指雷首山,地近潼关。这里引伯夷事自述晚次潼关时的思古幽情。④可惜官仓无限粟,伯夷饿死黄口肥。(元稹《有鸟二十章》第十四4623)这里以伯夷喻指贤士,用来同黄口对举,谓君子受困,小人得志。⑤吾爱元紫芝,清介如伯夷。(皮日休《元鲁山》7017)这里以伯夷比拟元鲁山,赞他为人清廉,不恋荣禄。⑥首阳山翠千年在,好奠冰壶吊伯夷。(徐夤《逐臭苍蝇》8149)这里用吊“伯夷”表示对高洁之士的敬仰,借以反衬追名逐禄者的卑微。
伯夷
①神名。《书·吕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世本·作篇》(清茆泮林辑本):“伯夷作五刑。”按:据《吕刑》所记,盖蚩尤“作乱”时,曾作“五虐之刑”,迫胁神裔苗民与之同叛。蚩尤既诛,天地定位。颛顼乃命大神伯夷自天降颁法典,另制“五刑”,替正“五虐之刑”,以此折服下民,建立人神间新秩序。然伯夷所作“五刑”,与蚩尤“五虐之刑”亦殊无别。又尧时亦有伯夷。《国浯·郑语》云:“伯夷能礼于神,以佐尧者也。”汉刘向《说苑·君道》云:“当尧之时,伯夷为秩宗。”是神伯夷又历史化而为人之伯夷矣。参见“伯夷父”(170页)。②人名。商末孤竹君之长子。见“伯夷叔齐”(1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