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石投水
拼音
yǐ shí tóu shuǐ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ǐ的字 拼音为shí的字 拼音为tóu的字 拼音为shuǐ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 拼音为tou的字 拼音为shui的字基础解释
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比喻互相合得来。详细解释
- 【解释】: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比喻互相合得来。
- 【出自】:《列子·说符》:“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三国魏·李萧远《运命论》:“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按字解释
以:介词,把,将。
石:石头。
投:抛,掷,扔(多指有目标的)。
水:河流。
词典解释
以石投水-汉语大词典以石投水1.比喻将阴谋密事深藏起来,但形迹终难消灭。
●《吕氏春秋·精谕》:“白公问于孔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白公曰:‘若以石投水,奚若?’孔子曰:‘没人能取之。’”
高诱注:“微言,阴谋密事也……喻微言若石沉没水中,人不知,没行水中之人能取之。”
2.比喻互相投合。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北齐书·李元忠传论》:“元忠本自素流,有闻教义,人伦之誉,未以纵横许之……及高祖东辕,事与心会,一遇雄姿,遂沥肝胆,以石投水,岂徒然哉!”
3.比喻事过之后,即隐秘不闻。
●明燕客《天人合征纪实》:“镇抚纳赃,如以石投水,不敢争轻重之衡,亦不敢问多寡之数。”
以石投水
【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
解释
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一样。原比喻想消灭形迹而终不能。后比喻互相合得来。
出处
《列子·说符》:“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三国·魏·李萧远《运命论》:“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示例
如此之人,有前代之资,~,无所比之也。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十九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出处
《列子·说符》:“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三国魏·李萧远《运命论》:“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引证
宋-张君房--《云笈七籤·五九·延陵君修养大略》:上等之士,本性虚闲,用志清雅,发言合道,履行无瑕。如此之人,有前代之资,以石投水,无所比之也。
唐-柳宗元--《愈膏肓疾赋》:医乃勃然变色,攘袂而起:“子无让我,我谓于子我之技也,如石投水,如弦激矢。视生则生,视死则死。膏肓之疾不救,衰亡之国不理。”
明-燕客--《天人合征纪实》:镇抚纳赃,如以石投水,不敢争轻重之衡,亦不敢问多寡之数。
近代-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二二·外债平议四章》:使其民于生计学常识,绝无所有,于近世企业之组织,绝无经验,则投资经营,若以石投水,终必至本息无著而后已。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唐-李百药--《北齐书·李元忠传论》:元忠本自素流,有闻教义,人伦之誉,未以纵横许之……及高祖东辕,事与心会,一遇雄姿,遂沥肝胆,以石投水,岂徒然哉!
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苟心相见,道相通,则水反为石,石反为水。其合之易也,又甚乎以石投水焉。何者?石之投水者,水也犹触之有声,受之有波;心道之相得也,则贵者不知其贵也,贱者不知其贱也。
宋-张君房-卷五九-《云笈七签》:上等之士,本性虚闲,用志清雅,发言合道,履行无瑕,如此之人,有前代之资,以石投水,无所比之也。
故事
宋-张君房--《云笈七籤·五九·延陵君修养大略》:上等之士,本性虚闲,用志清雅,发言合道,履行无瑕。如此之人,有前代之资,以石投水,无所比之也。
唐-柳宗元--《愈膏肓疾赋》:医乃勃然变色,攘袂而起:“子无让我,我谓于子我之技也,如石投水,如弦激矢。视生则生,视死则死。膏肓之疾不救,衰亡之国不理。”
明-燕客--《天人合征纪实》:镇抚纳赃,如以石投水,不敢争轻重之衡,亦不敢问多寡之数。
近代-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二二·外债平议四章》:使其民于生计学常识,绝无所有,于近世企业之组织,绝无经验,则投资经营,若以石投水,终必至本息无著而后已。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唐-李百药--《北齐书·李元忠传论》:元忠本自素流,有闻教义,人伦之誉,未以纵横许之……及高祖东辕,事与心会,一遇雄姿,遂沥肝胆,以石投水,岂徒然哉!
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苟心相见,道相通,则水反为石,石反为水。其合之易也,又甚乎以石投水焉。何者?石之投水者,水也犹触之有声,受之有波;心道之相得也,则贵者不知其贵也,贱者不知其贱也。
宋-张君房-卷五九-《云笈七签》:上等之士,本性虚闲,用志清雅,发言合道,履行无瑕,如此之人,有前代之资,以石投水,无所比之也。
造句
yǐ shí tóu shuǐ
1、他们两个人志同道合,提出一些看法,如同以石投水,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