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之推
拼音
jiè zhī tuī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iè的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tuī的字 拼音为jie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tui的字基础解释
1.亦称“介子推”。春秋 晋 人。从 晋 公子 重耳(文公)出亡。历经各国,凡十九年。文公 还国为君,赏从亡者,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不及。与母隐于 绵山 而终。《庄子·盗跖》:“介子推 至忠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 赏从亡者,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明 胡侍《真珠船》卷七:“古人名字,人少知者…… 介之推 姓 王,名 光。”明 张萱《疑耀》卷二:“介之推、烛之武,介 与 烛 皆地名,非姓也。二人贤者,为国人所取信,故特标其地以异於众耳。”亦省称“介推”。汉 王符《潜夫论·遏利》:“白驹、介推 遯逃於山谷。”唐 李涉《长安闷作》诗:“每日除书空满纸,不曾闻有 介推 名。”郁达夫《初秋杂感》诗之二:“介推 辞禄人争说,韩信 称王事岂真?” 2.春秋 时人。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介推》:“《说苑》,介子推 十五为 荆 相,堂下有二十五进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是又一 介子推 也。”详细解释
亦称“ 介子推 ”。
春秋 晋 人。从 晋 公子 重耳 ( 文公 )出亡。历经各国,凡十九年。 文公 还国为君,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不及。与母隐于 绵山 而终。《庄子·盗跖》:“ 介子推 至忠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侯 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 明 胡侍 《真珠船》卷七:“古人名字,人少知者…… 介之推 姓 王 ,名 光 。”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介之推 、 烛之武 , 介 与 烛 皆地名,非姓也。二人贤者,为国人所取信,故特标其地以异於众耳。”亦省称“ 介推 ”。 汉 王符 《潜夫论·遏利》:“ 白驹 、 介推 遯逃於山谷。” 唐 李涉 《长安闷作》诗:“每日除书空满纸,不曾闻有 介推 名。” 郁达夫 《初秋杂感》诗之二:“ 介推 辞禄人争说, 韩信 称王事岂真?”
春秋 时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介推》:“《说苑》, 介子推 十五为 荆 相,堂下有二十五进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是又一 介子推 也。”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介之推-中国历史辞典一作介子推、介推。春秋时晋国贵族。曾从晋文公流亡国外。文公回国后赏赐随从臣属,没有赏到他。遂和母亲隐居绵上(今山西介休东南)山中而死。文公找寻不到,曾以绵上作为他名义上的封田。后世遂称绵山为介山。传说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他因不愿出来而被烧死。
介之推ㄐ丨ㄝˋ ㄓ ㄊㄨㄟjièzhītuī人名,生卒年不詳,一作介子推,又稱介子、介推。春秋晉國功臣、隱士。曾隨公子重耳出奔,備嘗艱辛,據傳重耳在衛國斷糧,介之推割下大腿肉供養重耳。重耳流亡十九年後返國,即位為晉文公,論功封賞卻遺漏介之推。介之推偕母歸隱山中,文公尋訪不得,遂環山立限,作為其封地。一說文公焚林以逼介之推現身,以其堅持不出而遭焚死,文公甚哀悼之,遂定其忌日為火禁日,只吃冷食,是為「寒食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