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
拼音
tíng笔顺
丶 一 丨 𠃍 一 丶 ㇇ 一 亅上下窄,中部宽,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横向笔画平行,大致均匀,竖钩端正。
同音字
拼音为tíng的字 拼音为ting的字基础解释
1.亭子,一种有顶无墙一般只有一间的建筑物。多建在公园里:凉~。 2.像亭子的小房:书~。 3.古又同“渟”。详细解释
(象形。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小篆以为从高省,丁声。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
同本义。后指驿亭
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说文》
汉家因 秦十里一亭。亭,留也。——《一切经音义经》
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释名·释宫释》
为泗上亭长。——《汉书·高祖纪》
安阳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辄杀人。—— 晋· 干宝《搜神记》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如:亭邮(驿站);亭民(驿亭附近的居民);亭寺(驿亭。寺,办公的官署);亭舍(驿亭的客舍);亭传(客栈);亭置(邮亭驿站);亭驿
亭子。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
西蜀子云亭。——《三国志·诸葛亮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如梦令》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清· 姚鼐《登泰山记》
亭西有岱祠。
又如:亭榭(亭阁台榭);亭馆(供人游憩歇宿的亭台馆舍);亭槛(亭子的栏杆;亭子);亭院(造有凉亭、楼阁等建筑物的庭园或花园);亭景(亭影);亭落(亭院;村落);亭彩(旧时办喜事扎的亭楼、铭旌)
古代设在边塞观察敌情的岗亭
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为闺门两扇。——《墨子》
亭卒上楼扫除,见死妇,大惊,走白亭长。——汉· 应劭《风俗通》
又如:亭戍(古代边境上的岗亭和营垒);亭吏(亭长);亭佐(亭长的副手);门亭(设于城门处的亭);亭卒(秦汉亭中的差役)
像亭子的小房子 。
如:书亭;邮亭;亭场(卖盐的地方);亭子间
山梨
枇杷橪柿,亭柰厚朴。——《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秦汉时的基层行政单位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养育 。
如:亭育(养育,培育);亭毒(养育;化育)
停止。同“停”
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汉书·西域传上》
又如:亭当(完毕,妥当);亭居(水静止的样子)
适中,均衡 。
如:亭匀(均匀,妥贴)
直。姿势挺立的或笔直 。
如:亭立(直立;耸立);亭亭秀秀(身材修长,容貌、体态俊美);亭亭款款(身材修长、缓步走动的样子);亭亭植立(花木主干挺拔的);亭亭当当(妥当;合宜);亭亭袅袅(形容女子身材修长和体态轻盈)
正
鹤迹秋偏静,松阴午欲亭。——《和史宫赞》
又如:亭决(公平的判断)
〈名〉
〈动〉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亭亭-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亭亭】❶耸立的样子。《文选·张衡<西京赋>》:“干云雾而上达, 状亭亭以苕苕。” ❷独立高洁的样子。汉 蔡邕 《释诲》:“和液畅兮神气宁, 情志泊兮心亭亭, 嗜欲息兮无由生。” ❸山名,在山东泰安南。
亭亭-中華語文大辭典亭亭ㄊ丨ㄥˊ ㄊ丨ㄥˊtínɡtínɡ1.(人或花木)美好。也作「婷婷」。[例]風風韻韻,嫋嫋~|花木~,四時不謝。2.〈書〉形容高聳直立。[例]孤秀嶧陽岑,~出眾林(唐‧李嶠〈桐詩〉)。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íng
1、[凉亭]liáng tíng
供休息或避雨的亭子。
2、[邮亭]yóu tíng
邮局在街道、广场等处设立的收寄邮件的处所。多是木头建造的小屋,有的像亭子。
3、[书亭]shū tíng
销售书刊的像亭子的小房子。
4、[报亭]bào tíng
出售报纸、期刊等的像亭子的小房子。
5、[亭亭玉立]tíng tíng yù lì
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6、[亭子]tíng zi
盖在路旁或花园里供人休息用的建筑物,面积较小,大多只有顶,没有墙。
7、[兰亭]lán tíng
1.亭名。在 浙江省 绍兴市 西南之 兰渚山 上。东晋 永和 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 之 谢安 等同游于此,羲之 作《兰亭集序》。 2.指《兰亭帖》。唐 李约《萧子云飞白萧字赞序》:“比获《兰亭》之书,世情观之,未若野人之块,不闕於世,在世为无用之物,苟适余意,於余则有用已多。”宋 陆游《太平时》词:“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明 陶宗仪《<兰亭集>刻》:“《兰亭》一百一十七刻,装褫作十册,乃 南宋 理宗 内府所藏,每版有内府图书鈐缝玉池上,后归 贾平章。”郁达夫《寄映霞》诗之二:“欲撰 西泠 才女传,苦无椽笔写《兰亭》。” 3.见“兰亭春”。
8、[岗亭]gǎng tíng
为军警站岗而设置的亭子。
9、[茶亭]chá tíng
出售茶水的小亭或小房间。
10、[龙亭]lóng tíng
1.即香亭。结彩为亭以盛香炉。也称香舆、香车。 2.即龙庭。朝廷。 3.元时建康锺山冶亭。
11、[长亭]cháng tíng
古时设在城外路旁的亭子,多作行人歇脚用,也是送行话别的地方:~送别。
12、[碑亭]bēi tíng
对石碑起保护作用的亭子。
13、[山亭]shān tíng
泥制风景建筑人物等小玩具的统称。
14、[亭阁]tíng gé
亭台楼阁。
15、[街亭]jiē tíng
1.亦称“街泉亭”。古地名。故址在今 甘肃省 庄浪县 东南。公元228年,诸葛亮 出师 祁山,先锋 马谡 为 魏 将 张郃 战败于此。《后汉书·郡国志五》:“略阳 有 街泉亭。”《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魏明帝 西镇 长安,命 张郃 拒 亮,亮 使 马謖 督诸军在前,与 郃 战于 街亭。”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一章:“蜀 一伐 魏,诸葛 则败 街亭。” 2.古地名。在今 甘肃省 永登县 北。东晋 时,秃发乌孤 与 吕光 战于此。北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南凉·秃发乌孤》:“太初 元年正月,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曜兵 广武,攻剋 金城。光 遣将军 竇苟 来伐,战於 街亭,大败之。”清 曹寅《同人分曹剧饮拇战连北戏为韵语邀之》诗:“事去空兴 广武 叹,疑成尽作 街亭 走。”
16、[亭长]tíng cháng
1.战国时,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 2.唐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之下设亭长,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
17、[猇亭]xiāo tíng
词语解释猇亭ㄒㄧㄠ ㄊㄧㄥˊ地名。位于湖北省宜都县西,南临长江,蜀汉昭烈帝与吴陆逊战于此。
18、[驿亭]yì tíng
1.驿站所设的供行旅止息的处所。古时驿传有亭,故称。 2.指管理驿亭的人。
19、[溪亭]xī tíng
临溪水的亭子。
20、[商亭]shāng tíng
出售商品的像亭子的小房子。
21、[官亭]guān tíng
古代供过往官吏食宿的处所。
22、[亭午]tíng wǔ
正午;中午。
23、[石亭]shí tíng
石造的亭子。
24、[风亭]fēng tíng
亭子。
25、[亭匀]tíng yún
同“停匀”。
26、[竹亭]zhú tíng
1.竹林中的亭子。 2.用竹建造的亭子。
27、[梅亭]méi tíng
观赏梅花的亭阁。
28、[亭毒]tíng dú
《老子》:“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一本作“成之熟之”。
29、[宋亭]sòng tíng
宋玉 故宅中的亭子。
30、[亭伯]tíng bó
汉 魏 爵位名。《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黄初 三年﹞初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亭侯,公之庶子为亭伯。”参见“亭侯”。
31、[新亭]xīn tíng
亭名。故址在今 江苏省 江宁县 南。
32、[斋亭]zhāi tíng
供斋祠用的亭子。《北齐书·陈述祖传》:“初 述祖 父为 光州,於城南小山起斋亭,刻石为记。”清 顾蔼吉《隶辨·华山亭碑》:“此碑先脩斋亭,在其年之正月脩庙。”
33、[松亭]sōng tíng
1.松间之亭。 2.古关名。故址在今河北宽城县西南。地势险要,为战略要地,宋辽时自燕京(今北京城西南)至中京(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西)的交通要道。
34、[扈亭]hù tíng
扈亭《水经注》:『河水又东,经卷之扈亭北。《春秋左传》:“文公七年,晋赵盾与诸侯盟于扈。
35、[亭邮]tíng yóu
古代沿途设置、供送文书的人和旅客歇宿的馆舍。《说文·木部》:“桓,亭邮表也。”徐锴 繫传:“亭邮立木为表……古者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邮,过也,所以止过客也。”《宋史·礼志十一》:“绍兴 二年十一月,礼部、太常寺言:‘渊圣皇帝 御名,见於经传义训者,或以威武为义,或以回旋为义,又为植立之象,又为亭邮表名,又为圭名,又为姓氏,又为木名,当各以其义类求之。’”
36、[亭毓]tíng yù
犹亭育。
37、[亭然]tíng rán
卓立貌。
38、[岧亭]tiáo tíng
见"岧?"。
39、[亭曈]tíng tóng
旭日,初出的太阳。
40、[亭当]tíng dāng
妥当;合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