亣
拼音
dà笔顺
丶 一 丿 丨同音字
拼音为tà的字 拼音为ta的字基础解释
古同“大”。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亣-漢語大字典亣
同“大”。《説文·☀部》:“亣,籀文大,改古文,亦象人形。”段玉裁注:“謂古文作大,籀文乃改作亣也。本是一字,而凡字偏旁,或从古,或从籀不一,許為字書,乃不得不析為二部。”
1、亣讀音:他達切,音闥,曷韻。釋文:籒文大。改古文。亦象人形。見《說文亣部》。
〔按說文長箋云。原本~佗蓋切。與大字徒蓋切。本作一字。異傍。居上爲大。居下爲~。徐氏謬讀蓋爲盇。又改作佗達切。而歸之入聲。誤矣〕。
2、大讀音:徒蓋切,音汏,泰韻。釋文:
❶天~。地~。人亦~焉。象人形。古文譳也。見《說文》。
〔注〕:古文亦以此爲人字也。《段注》:~文則手足皆具。而可以參天地。是爲~。
❷小之對。《易乾》:~哉乾元。
❸尊詞也。《通訓定聲》:凡~人、~夫、~子、~王、~公、皆尊詞。~字本誼也。
❹巨也。《漢書劉向傳》:功費~萬百餘。
〔注〕:應劭曰。~萬、億也。~、巨也。
❺老也。《爾雅釋木》:~而皵楸。
❻長也。《漢書淮南王長傳》:常謂上~兄。
〔按日知錄云。今人兄弟行次稱爲~。不知始自何時。孝文帝行非第一也〕。
❼重也。《荀子性惡》:~齊信焉而輕貨財。
❽長〖平聲〗也。《呂覽愼大》:江河之~也。
❾廣也。《詩泮水》:~賂南金。
❿眾也。《管子法法》:故仁者、知者、有道者、不與~慮始。
⓫通也。《呂覽勿躬》:神合乎~一。
⓬徧也。《禮記郊特牲》:~報天而主日也。
⓭初也。《禮記文王世子》:~昕鼓徵。
⓮誇也。《禮記表記》:不自~其事。
⓯過也。《國策秦策》:無~~王。
⓰肥也。見《太玄玄衝》。
⓱盛也。《穆天子傳》:~奏廣樂。
⓲多也。《老子》:~巧若拙。
〔注〕:~巧謂多才術。
⓳善也。《易繫辭》:莫~乎蓍龜。
⓴麤也。《莊子山木》:莊子衣~布而補之。《司馬注》:~布。麤布也。
㉑德美廣博也。《詩椒聊》:碩~無朋。
㉒弓體名。《周禮司弓矢》:唐弓、~弓、以授學射者、使者、勞者。
〔注〕:往體來體若一曰唐~。
㉓~人。聖人也。《論語季氏》:畏~人。
〔又〕:陽氣偁~人。《易離》:~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又〕:長老之稱。《後漢蘇章傳》:三輔號爲~人。
〔又〕:父也。《史記高帝紀》:起爲太上皇壽曰。始~人常以臣無賴。
〔又〕:母也。《漢書淮陽憲王傳》:博辭去。令弟光恐云。王遇~人益解。
〔注〕:師古曰。~人。博自稱其母也。解讀曰懈。
〔又〕:叔也。《漢書疏廣傳》:受叩頭曰。從~人議。
〔又〕:稱他人之父母亦曰~人。《通俗編稱謂》:唐柳宗元謂劉禹鍚母曰。無辭以白~人。則以~人稱他人之父母也。
〔又〕:公卿大夫也。《左昭十八年傳》:而後及其~人。
〔又〕:天子三公四輔也。《管子幼官》:則~人從。
㉔措~。士也。《五代史東漢世家》:老措~毋妄沮吾軍。
㉕都~。宋官名。《正字通》:宋制有兩都~。一提舉茶馬。一提點坑冶鑄錢。與提刑序官。
㉖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己曰~荒落。〔史記曆書作~芒落。天官書作~荒駱〕。
㉗姓也。~廷氏之後。見《風俗通》。
3、大讀音:他葢切,音泰,泰韻。釋文:易~和、~極。書詩~王、~師。禮~羹、~牢。竝音泰。
〔按正字通。楊愼曰。古音戴。音垜。無音一駕切者。今~、韻書二十二禡不收~。考淮南子宋康王世有雀生鸇。占曰。小而生~。必霸天下。~叶下。古亦有一駕切之音。按~有四聲。他蓋、東故、登嫁、杜臥、四切。或讀代。或讀度、墮、泰。方音雖别。而義則同。段玉裁曰。凡今去聲之字。古皆入聲。~讀入聲者。今惟有會豍~末縣。獨存古語耳〕。
4、大讀音:吐臥切,音唾,箇韻。釋文:猛也。甚也。《正字通》:禮童子不衣裘裳注。鄭康成曰。爲~溫也。徐邈~音唾。陸德明音泰。正韻十四箇收~。韻牋曰。中原韻用此音。東南聲輕、讀如墮。西北聲重、讀如唾。
5、大讀音:唐佐切,音馱,箇韻。釋文:巨也。見《集韻》。
6、大讀音:他佐切,音袉,箇韻。釋文:太也。何休曰。約誓~甚。見《集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