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司
拼音
èr shí sì sī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èr的字 拼音为shí的字 拼音为sì的字 拼音为sī的字 拼音为er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 拼音为si的字 拼音为si的字基础解释
1.对古代中央六部每部分设四司的统称。其制始于隋,统辖于尚书省,唐因之,各司名称不尽相同。 2.对隋炀帝时宫中六局每局各设四司的统称。分掌宫中诸事。详细解释
对古代中央六部每部分设四司的统称。其制始于 隋 ,统辖于尚书省, 唐 因之,各司名称不尽相同。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三省纲辖·二十四司》:“ 隋 有天下,尚书有六曹二十四司,即今都省列曹是也。其制自 隋 始也。”参阅《隋书·百官志下》、《旧唐书·职官志二》。
对 隋炀帝 时宫中六局每局各设四司的统称。分掌宫中诸事。
《北史·后妃传上序》:“时又增置女官,準尚书省,以六局管二十四司。”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二十四司-汉语大词典二十四司1.对古代中央六部每部分设四司的统称。其制始于隋,统辖于尚书省,唐因之,各司名称不尽相同。
●宋高承《事物纪原·三省纲辖·二十四司》:“隋有天下,尚书有六曹二十四司,即今都省列曹是也。其制自隋始也。”
参阅《隋书·百官志下》、《旧唐书·职官志二》。
2.对隋炀帝时宫中六局每局各设四司的统称。分掌宫中诸事。
●《北史·后妃传上序》:“时又增置女官,准尚书省,以六局管二十四司。”
【二十四司】㊀尚書省所統二十四箇部門合稱。隋代始置。卽吏部所領吏部、司封、司勳、攷功,户部所領户部、度支、金部、倉部,禮部所領禮部、祠部、膳部、主客,兵部所領兵部、職方、駕部、庫部,刑部所領刑部、都官、比部、司門,工部所領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唐代完善。明 洪武二十九年,改稱清吏司,司名、司數均有變動。㊁官名合稱。隋 煬帝始置,爲宮廷女官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工等六尚局屬官。唐設置有所變動。明 永樂後其職掌皆移交宦官掌管,僅存尚服所領司寶、司衣、司飾、司仗四司。參閲 通典二二 職官四、明史 職官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