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
拼音
tiān guā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iān的字 拼音为guān的字 拼音为tian的字 拼音为guan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天官-中華語文大辭典天官ㄊ丨ㄢ ㄍㄨㄢtiānɡuān1.職官名。周禮六官之一。為六官之首,統御百官。唐武后光宅元年(684),改吏部為天官,故後世亦稱吏部尚書為天官。2.〈書〉泛指百官。[例]舉有德行道術通明之士,充備~(《漢書‧卷七十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李尋》)。3.〈書〉天文;天象。[例]太史公學~於唐都(《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4.〈書〉天上神仙居官者。[例]只見班部叢中閃出四位金冠朱黻的~,各各手捧文冊一卷(《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5.〈書〉指耳、目、口、鼻、形體等感覺器官。[例]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謂~(《荀子•天論》)。
天官-中国历代职官辞典天官
《周礼》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天官以冢宰为长官。天官冢宰为百官之长,总理政和。冢宰又称太宰,凡与其他五卿并列时,称太宰,所属各官如宫正、宫伯、膳夫、庖人、内宰、寺人、女史等,多系内廷人员。故称冢宰则如后世的宰相,称太宰则如殿中监或内务府大臣。春秋时则以冢宰为执政者的美称。北周依《周礼》置六官,设天官府,以大冢宰卿为主官,正七命,不用太宰之中,或总揽国政,或仅存虚名。所属有御正上大夫,司会、宗师、左右宫伯、纳言、膳部、太府、计部八中大夫及太医下大夫、司内上士以及各大夫的属官。唐光宅元年(684),曾改吏部为天官,吏部尚书为天官尚书。神龙元年(750),复原名。参见“冢宰”、“天官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