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
拼音
yǔ笔顺
㇇ 丶 ㇇ 亅头部稍小,横钩稍长,竖钩端正,居中。
同音字
拼音为yǔ的字 拼音为yu的字基础解释
给。详细解释
〈动〉
(指事。象两手相与之形。本义:授予;给予)
同本义
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谓手拔。——《说文》
予,与也。——《广雅》
予之与夺也。——《淮南子·本经》
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诗·小雅·干旄》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
又如:予宁(给丧假);予齿去角(天生动物赋予齿就不赋予角。比喻事物无十全十美);予赐(予告和赐告);予归(准予辞官回家);予夺生杀(泛指帝王掌握的生死大权);予决(给予决定或裁决)
赞许,称誉
主盛处贤,而自予雄也。——《管子·宙合》
众必予之。——《管子·小匡》
天下之人唯各特意哉,然而有所共予也。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 师旷。——《荀子·大略》
出售,卖
岁适美,则市粜无予。——《管子》
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史记》
另见 yú
〈代〉
“予”假借为“余”,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宋· 周敦颐《爱莲说》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予知(自认为聪明);予美(自己所爱的人);予圣(自以为圣人);予一人(古代帝王的自称);予小子(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予末小子(予冲人,予冲子。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予取予携(予取予夺。从我处掠取);予违汝弼(古代天子勖勉大臣进谏之词。言我有过失,你应匡正);予智予雄(自以为聪明和英雄;形容妄自尊大)
另见 yǔ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予-汉语大词典予(I)y?
ㄩˇ
〔《广韵》余吕切,上语,以。〕
1.赐予;给与。
●《诗·小雅·采菽》:“君子来朝,何锡予之?”
●《荀子·修身》:“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杨倞注:“予,赐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新五代史·张筠传》:“筠为人好施予,以其富,故所至不为聚敛,民赖以安。”
●清严有禧《漱华随笔·李孝女》:“官直女,问础罪当死,余分别予杖。”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一章:“人民军……予敌人以大量的杀伤。”
2.赞许,称誉。
●《荀子·大略》:“天下之人,唯各特意哉,然而有所共予也。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师旷,言治者予三王。”
●《公羊传·昭公十一年》:“怀恶而讨不义,君子不予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但观《琵琶》得传至今,则高则诚之为人,必有善行可予。”
3.认为;承认。
●《汉书·终军传》:“偃自予必死而为之邪?将幸诛不加,欲以采名也?”
●《礼记·檀弓上》:“伋则能安”
汉郑玄注:“自予不能及。”
4.出售。
●《管子·国蓄》:“岁适美,则市粜无予,而彘食人食。”
●俞樾《诸子平议·管子六》:“《方言》:‘予,雠也。’……《释文》云:‘售本作雠。’盖古无售字,即以雠为之。此文言无予,即无售也。”
●《史记·货殖列传》:“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
5.仇。
●《方言》卷二:“予、赖,雠也。南楚之外曰赖,秦晋曰雠。”
6.汉代乐名。
●《后汉书·曹褒传》:“《尚书璇玑钤》曰:有帝汉出,德洽作乐,名予。”
参见“予乐”。
予(II)yu
ㄩˊ
〔《广韵》以诸切,平鱼,以。〕
1.我。
●《书·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予身。”
何休注:“予,我也。”
●宋王安石《云山诗送正之》诗:“溪穷壤断至者谁?予独与子相谐熙。”
●清金农《〈冬心先生集〉自序》:“予赋性幽敻,少耽索居味道之乐。”
2.介词。于,在。
●《书·仲虺之诰》:“肇我邦予有夏。”
●孔传:“始我商家国于夏世。”
3.介词。同。
●《史记·游侠列传》:“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
4.连词,相当于“而”。
●《诗·卫风·河广》:“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朱熹集传:“谁谓宋国远乎?但一跂足而望,则可以见矣。”
●《诗·陈风·墓门》:“讯予不顾。”
5.代词,相当于“之”。
●《汉书·叙传上》:“昔卫叔之御昆兮,昆为寇而丧予。”
●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卫叔武迎兄成公,成公令前驱,射而杀之。”
予(III)zhu
ㄓㄨˋ
〔《集韵》丈吕切,上语,澄。〕
夏朝帝名。
●《史记·夏本纪》:“帝少康崩,子帝予立。”
●司马贞索隐:“﹝予﹞,音伫。”
●《集韵·上语》:“予,夏帝名,通作杼。”
予㈠亅34ㄩˊyú代我。同「余」。《論語.述而》:「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唐.李白〈送郄昂謫巴中〉詩:「予若洞庭葉,隨波送逐臣。」予㈡亅34ㄩˇyǔ動①給。通「與」。如:「給予」、「贈予」、「授予」、「賦予」。《詩經.小雅.采菽》:「彼交匪紓,天子所予。」②贊許。《管子.宙合》:「主盛處賢,而自予雄也。」《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傳》:「魯嚴公夫人殺世子,齊桓召而誅焉。《春秋》予之。」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ǔ
1、[给予]jǐ yǔ
给(jǐ):~帮助。~同情。~亲切的关怀。也作给与。
2、[予以]yǔ yǐ
给以:~支持。~警告。~表扬。~批评。
3、[赋予]fù yǔ
交给;给予: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历史~我们的光荣任务。
4、[授予]shòu yǔ
指给予(荣誉称号、勋章、军衔、学位等)。
5、[寄予]jì yǔ
给予关怀、同情等。
6、[赠予]zèng yǔ
送财物或他物给人。亦指赠给的财物等。
7、[赐予]cì yǔ
赏给:~爵位。
8、[准予]zhǔn yǔ
公文用语,表示准许:成绩合格,~毕业。
9、[交予]jiāo yǔ
交:付托,付给的意思,也可表示相错,接合等。予:给。交予(jiāo yǔ):付托,交给的意思。
10、[施予]shī yǔ
见“施与”。
11、[取予]qǔ yǔ
拿取和给予。
12、[锡予]xī yǔ
1.亦作“锡与”。赐给。《诗·小雅·采菽》:“君子来朝,何锡予之。”汉 班固《白虎通·考黜》引作“何锡与之”。《新唐书·王缙传》:“或夷狄入寇,必合众沙门诵《护国仁王经》为禳厌,幸其去,则横加锡与,不知纪极。”郭沫若《断断集·屈原时代》:“《左传·定四年》明明说 周武王 以 殷 民六族给 鲁公 伯禽、殷 民七族给 卫康叔,怀 姓九宗给 唐叔虞 ……老幼男女,父子妻孥一道与物品同时锡予,不是奴隶是什么呢?” 2.指赐给的财物。明 归有光《朱夫人郑氏五十寿序》:“予尝读其家所藏书,皆天子使中贵人传语,恩旨丁寧,锡予优渥。”
13、[畀予]bì yǔ
给,给予。
14、[予雄]yǔ xióng
自谓英雄。
15、[予决]yǔ jué
给予决定或裁决。
16、[予勾]yǔ gōu
亦作“予句”。谓皇帝或其指定的大臣用硃笔在判处死刑者的名字上画勾以示批准。
17、[资予]zī yǔ
赠给,送给。
18、[委予]wěi yǔ
谓以所积财物赏赐于人。
19、[启予]qǐ yǔ
谓对自己有所启发。
20、[祝予]zhù yǔ
亦作“祝余”。《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子路 死,孔子 曰:‘噫,天祝予!’”何休 注:“祝,断也。天生 颜渊、子路 为夫子辅佐,皆死者,天将亡夫子之证。”后人用典,以“祝予”为悲悼生徒后辈死亡之词。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羊孚 年三十一卒,桓玄 与 羊欣 书曰:‘贤从情所信寄,暴疾而殞,祝予之叹,如何可言。’”唐 元稹《赠郑馀庆太保制》:“神将祝予,痛悼何及!”清 钱谦益《<一树斋集>序》:“文孺 殁,师哭之慟,有祝余之感焉。”
21、[起予]qǐ yǔ
1.《论语·八佾》:“子曰:‘起予者,商 也,始可与言《诗》已矣。’”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孔子 言 子夏 能发明我意,可与共言《诗》。”后因用为启发自己之意。唐 韩愈《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之》诗:“将经贵郡烦留客,先惠高文谢起予。”宋 苏轼《答任师中家汉公》诗:“我时年尚幼,作赋慕 相如。侍立看君谈,精悍实起予。”清 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 2.指启发他人。《文选·应璩<与广川长岑文瑜书>》:“周 征 殷 而年丰,卫 伐 邢 而致雨,善否之应,甚於影响,未可以为不然也。想雅思所未及,谨书起予。”吕向 注:“恐其不致至诚,不知善否之应,故以书起发其章。”
22、[愁予]chóu yǔ
使我发愁。
23、[属予]shǔ yǔ
嘱咐我。
24、[予归]yǔ guī
准予辞官回家。
25、[付予]fù yǔ
1.给与。 2.引申为托付,委任。
26、[啓予]qǐ yǔ
谓对自己有所启发。《隶释·汉山阳太守祝睦后碑》:“所谓守忠启予,其去也善,盖彰功表勛,所以焕往煇来。”郁达夫《为霭民先生题经公颐渊画松》诗之二:“一枝剪取长松干,劲质贞心实启予。”
27、[弃予]qì yǔ
1.抛弃我。谓弃恩忘旧。 2.离开我。谓分别。
28、[强予]qiáng yǔ
亦作“彊予”。古代国家将土地授民耕种,若其人强壮,治一夫之田尚有馀力,则复予之田,称为“彊予”。
29、[予美]yǔ měi
指自己所爱的人。
30、[杜予]dù yǔ
虚构人物,三国时孙策手下大将。
31、[妄予]wàng yǔ
赏赐不当。
32、[大予]dà yǔ
乐名。《后汉书·明帝纪》:“﹝ 永平 三年﹞秋八月戊辰,改大乐为大予乐。”《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大予》协乐,上庠肆教。”刘良 注:“《大予》,乐名。”《宋书·臧质传》:“自恣丑薄,罔知涯涘,干謁陈闻,曾无纪极,请乐穷《大予》之英,求器尽官府之选。”
33、[予宁]yǔ níng
给丧假。《汉书·哀帝纪》:“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寧三年。”颜师古 注:“寧,谓处家持丧服。”
34、[予句]yǔ jù
见“予勾”。
35、[予赐]yǔ cì
予告和赐告。
36、[嘉予]jiā yǔ
赞许。
37、[予知]yǔ zhī
自谓聪明。
38、[予圣]yǔ shèng
自以为圣人,谓自夸高明。
39、[傅予]fù yǔ
古美女名。
40、[予告]yǔ gào
1.汉 代二千石以上有功官员依例给以在官休假的待遇,谓之予告。告,休假。《汉书·冯野王传》:“今有司以为予告得归,赐告不得,是一律两科,失省刑之意。”《史记·高祖本纪》“高祖 为亭长,常告归之田”裴骃 集解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汉 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者也。” 2.后代凡大臣因病、老准予休假或退休的都叫予告。宋 杨万里《二月二十四日雨中泛舟赋诗》:“君王予告作寒食,来看 孤山 海棠色。”《明史·文苑传三·李攀龙》:“﹝ 攀龙 ﹞念母思归,遂谢病。故事,外官谢病不再起,吏部重其才,用 何景明 例,特予告归。予告者,例得再起。”《清会典·吏部·稽勋清吏司》:“凡官年老告休者,则令致仕。大臣予告者,或加衔、或食俸,皆出特恩,以示优异焉。”《花月痕》第三回:“原来 漱玉 家中有一座园亭,是太傅予告之后,颐养之地。”
yú
1、[把予]bǎ yú
拿给。
2、[予曝光]yú bào guāng
拍摄相片时提前对相纸或胶片进行轻微曝光,以至于控制照片的反差。
3、[予一人]yú yī rén
古代帝王的自称。
4、[予取予求]yú qǔ yú qiú
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汝),女(汝)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汝)疵瑕也。” 后指任意索取。
5、[予智予雄]yú zhì yú xióng
自以为聪明和英雄。形容妄自尊大。
6、[人莫予毒]rén mò yú dú
谁都不能伤害我。表示无所顾忌,可以为所欲为。参见〔莫予毒也〕予:我。毒:伤害。
7、[莫予毒也]mò yú dú yě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晋楚城濮之战。楚败,楚统帅子玉自杀。晋侯听了非常高兴地说:“莫予毒也已。” 意思是说再也没有人侵害我了。现多用来指没有顾忌,可以为所欲为。予:我。毒:侵害。
8、[瞻予马首]zhān yú mǎ shǒu
看我马头(所向),意思是听我的指挥,跟着行事。据《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荀偃令日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意思是进退要听我的命令。后来用马首是瞻来比喻服从指挥或乐意追随。瞻,看。
9、[企予望之]qǐ yú wàng zhī
踮起脚就可以看到。比喻距离近或希望迫切。《诗经·卫风·河广》:“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三国魏曹丕《秋湖行》:“企予望之,步立踌躇。”
10、[予末小子]yú mò xiǎo zi
1.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 2.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
11、[予违汝弼]yú wéi rǔ bì
古代天子勖勉大臣进谏之词。言我有过失,你应匡正。
12、[谓予不信]wèi yú bù xìn
如果以为我的话不真实。
13、[无役不予]wú yì bù yú
形容某人十分忠勇。
近义词
反义词
yǔ
1、[取]qǔ
1.拿到手里:~款。~行李。把电灯泡~下来。 2.得到;招致:~乐。~暖。自~灭亡。 3.采取;选取:~道。录~。可~。给孩子~个名儿。 4.姓。
2、[夺]duó
1.强取;抢:掠~。巧取豪~。从歹徒手里~过凶器。强词~理。 2.争先取到:~冠。~红旗。 3.胜过;压倒:巧~天工。先声~人。 4.使失去:剥~。褫~。 5.失去:勿~农时。 6.作决定:定~。裁~。 7.(文字)脱漏:讹~。
yú
1、[取]qǔ
1.拿到手里:~款。~行李。把电灯泡~下来。 2.得到;招致:~乐。~暖。自~灭亡。 3.采取;选取:~道。录~。可~。给孩子~个名儿。 4.姓。
2、[夺]duó
1.强取;抢:掠~。巧取豪~。从歹徒手里~过凶器。强词~理。 2.争先取到:~冠。~红旗。 3.胜过;压倒:巧~天工。先声~人。 4.使失去:剥~。褫~。 5.失去:勿~农时。 6.作决定:定~。裁~。 7.(文字)脱漏: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