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死未悔
拼音
jiǔ sǐ wèi huǐ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iǔ的字 拼音为sǐ的字 拼音为wèi的字 拼音为huǐ的字 拼音为jiu的字 拼音为si的字 拼音为wei的字 拼音为hui的字基础解释
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详细解释
- 【解释】: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 【出自】: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按字解释
九:表示多次或多数。
死:生物失去生命,跟“活”相对。
未:不。
悔:后悔,懊恼。
词典解释
九死未悔-中华成语大词典九死未悔
【拼音】:jiǔ sǐ wèi huǐ
解释
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出处
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示例
呜呼!此真~,而万劫不复者矣。 ★清·梁启超《灭国新法论》
近义词
九死不悔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宾语;形容意志坚定
出处
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引证
当代-佚名--《人民日报》1953.09:他“体解未变”,“九死未悔”,他不惜以生命殉理想。
当代-佚名--《人民日报》1975.02:鲁迅正确地剖析了屈原作品的精神实质,阐发了它的积极意义,深刻地揭示了屈原“放言暇想”,“不遵矩度”的反抗精神,他的“怨愤责数”,“九死未悔”,则更是放射出他不屈不挠的战斗光芒。
当代-佚名--《人民日报》2015.09:以身许国、精忠报国的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抗战将领,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血染疆场、九死未悔的新四军“刘老庄连”,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气吞山河、临危不惧的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与许许多多无名英雄一起,为我们树立了一座座精神丰碑。
近代-梁启超--《灭国新法论》:呜呼!此真九死未悔,而万劫不复者矣。
故事
当代-佚名--《人民日报》1953.09:他“体解未变”,“九死未悔”,他不惜以生命殉理想。
当代-佚名--《人民日报》1975.02:鲁迅正确地剖析了屈原作品的精神实质,阐发了它的积极意义,深刻地揭示了屈原“放言暇想”,“不遵矩度”的反抗精神,他的“怨愤责数”,“九死未悔”,则更是放射出他不屈不挠的战斗光芒。
当代-佚名--《人民日报》2015.09:以身许国、精忠报国的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抗战将领,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血染疆场、九死未悔的新四军“刘老庄连”,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气吞山河、临危不惧的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与许许多多无名英雄一起,为我们树立了一座座精神丰碑。
近代-梁启超--《灭国新法论》:呜呼!此真九死未悔,而万劫不复者矣。
造句
接龙
悔恨交加 加人一等 等闲之辈组词
近义词
jiǔ sǐ wèi huǐ
1、[九死不悔]jiǔ sǐ bù huǐ
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