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
拼音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shí的字 拼音为lú的字 拼音为shān的字 拼音为zhēn的字 拼音为miàn的字 拼音为mù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 拼音为lu的字 拼音为shan的字 拼音为zhen的字 拼音为mian的字 拼音为mu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不:表示否定的意义。
识:知道,认得,能辨别。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 九江市南,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又名匡山、匡庐。相传周有匡姓七兄弟结庐隐居于此,故名。
真面目:本来的面貌。犹言真相。
词典解释
不识庐山真面目-汉语大词典不识庐山真面目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用以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或本质。
●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诗:“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长江滚滚来,不识庐山真面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
【拼音】: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解释
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出处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示例
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长江滚滚来,~! ★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诗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分句;形容不识事物的本质
英文
fail to see what Lushan really looks like--fail to see the real appearance of person or a thing
成语故事
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苏轼写《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处
引证
当代-郭小川-诗-《万里长江横渡》: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长江滚滚来,不识庐山真面目。
当代-方知今-一六-《垂亡》:在地下室入口,花一美元买了一张门票,附赠黑布眼罩一个,进入者都要戴上这面具,使别人不识庐山真面目。
故事
当代-郭小川-诗-《万里长江横渡》: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长江滚滚来,不识庐山真面目。
当代-方知今-一六-《垂亡》:在地下室入口,花一美元买了一张门票,附赠黑布眼罩一个,进入者都要戴上这面具,使别人不识庐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