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祧之祖
拼音
bù tiāo zhī zǔ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tiāo的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zǔ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tiao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zu的字基础解释
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详细解释
- 【解释】: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
- 【出自】:《宋史·礼志九》:“今太祖受命开基,太宗缵承太宝,则百世不祧之庙矣。”
- 【示例】:高适达夫七古,与岑一骨,骈语之中,独能顿宕,启后人无限法门,当为七言~。
◎清·宋育人《三堂诗品》 -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创业之祖
按字解释
不祧:古代帝王的宗庙分家庙和远祖庙,远祖庙称祧。家庙中的神主,除始祖外,凡辈分远的要依次迁入祧庙中合祭;永不迁移的叫做“不祧”。
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
祖:祖宗。
词典解释
不祧之祖-中華語文大辭典不祧之祖ㄅㄨˋ ㄊ丨ㄠ ㄓ ㄗㄨˇbùtiāozhīzǔ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制度,年代久遠的先帝的神主不再單獨立廟祭祀,陸續遷入始祖的太廟一起合祭,稱之為祧,僅有始祖或功業大的祖先的宗廟不必遷移。後用「不祧之祖」比喻創立事業、受到尊崇的人。[例]顧炎武推證古音,信而有徵,誠百世的~。
不祧之祖-中华成语大词典不祧之祖
【拼音】:bù tiāo zhī zǔ
解释
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
出处
《宋史·礼志九》:“今太祖受命开基,太宗缵承太宝,则百世不祧之庙矣。”
示例
高适达夫七古,与岑一骨,骈语之中,独能顿宕,启后人无限法门,当为七言~。 ★清·宋育人《三堂诗品》
近义词
不祧之宗
反义词
语法
作主语、宾语;指创业之祖
英文
revered earliest ancestor
出处
《宋史·礼志九》:“今太祖受命开基,太宗缵承太宝,则百世不祧之庙矣。”引证
元-脱脱等--《宋史·一〇六·礼志·九》:今太祖受命开基,太宗缵成大宝,则百世不祧之庙矣。
清-贺贻孙--《诗筏》:近代选诗,皆以《帝京篇》诸作为不祧之祖,钟(惺)、谭(元春)二子毅然去之,殊有胆识。
清-吴乔-二五-《答万季野诗问》:至于空同,唯以高声大气为少陵;于鳞,唯以皮毛鲜润为盛唐……然在今日,遂为不祧之祖,何也?
近现代-邓之诚--《〈东京梦华录〉注·自序》:百余年来,《醉翁谈录》、《都城记胜》、《繁盛录》、《武林旧事》、《梦粱录》相继而作。此录随为不祧之祖。
明-王祎--《章氏祠堂记》:至于后世乃有即墓以祀,因而建立祠事者,又其所祀不必皆不迁不祧之祖。
故事
元-脱脱等--《宋史·一〇六·礼志·九》:今太祖受命开基,太宗缵成大宝,则百世不祧之庙矣。
清-贺贻孙--《诗筏》:近代选诗,皆以《帝京篇》诸作为不祧之祖,钟(惺)、谭(元春)二子毅然去之,殊有胆识。
清-吴乔-二五-《答万季野诗问》:至于空同,唯以高声大气为少陵;于鳞,唯以皮毛鲜润为盛唐……然在今日,遂为不祧之祖,何也?
近现代-邓之诚--《〈东京梦华录〉注·自序》:百余年来,《醉翁谈录》、《都城记胜》、《繁盛录》、《武林旧事》、《梦粱录》相继而作。此录随为不祧之祖。
明-王祎--《章氏祠堂记》:至于后世乃有即墓以祀,因而建立祠事者,又其所祀不必皆不迁不祧之祖。
造句
bù tiāo zhī zǔ
1、清·宋育人《三堂诗品》:“高适达夫七古,与岑一骨,骈语之中,独能顿宕,启后人无限法门,当为七言不祧之祖。”
2、在近代物理学上,爱因斯坦可算得是不祧之祖了。
接龙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武不善作 作恶多端 端人正士 士为知己者死 死灰复燃 燃眉之急 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中西合璧 璧合珠连 连理分枝 枝叶扶疏 疏不间亲 亲如骨肉 肉麻当有趣 趣舍有时 时不再来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者不善 善门难开组词
近义词
bù tiāo zhī zǔ
1、[三皇五帝]sān huáng wǔ dì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
2、[开山祖师]kāi shān zǔ shī
开山:指在名山创立寺院;祖师:第一代创业和尚。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3、[不祧之宗]bù tiāo zhī zōng
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