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之貉
拼音
yī qiū zhī hé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ī的字 拼音为qiū的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hé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拼音为qiu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he的字基础解释
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详细解释
- 【解释】: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 【出自】:《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 【示例】:否塞晦盲,真若~。
◎严复《救亡决论》 -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按字解释
一丘:同一座山丘。
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表示领属关系。
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
词典解释
一丘之貉-教育部成語典【台湾】一丘之貉㊣ㄧ ㄑㄧㄡ ㄓ ㄏㄜˊyī qiū zhī hé一邱貉一邱貉、貉一丘貉一丘釋義貉,音ㄏㄜˊ,一種形似狐狸的野獸。「一丘之貉」指出自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樣低劣,並無差異。語出《漢書・卷六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楊敞》。典源《漢書・卷六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楊敞》長樂者,宣帝在民間時與相知,及即位,拔擢親近。長樂嘗使行事(隸)〔肄〕宗廟,還謂掾史曰:「我親面見受詔,副帝(隸)〔肄〕,秺侯御。」人有上書告長樂①非所宜言,事下廷尉②。長樂疑惲③教人告之,亦上書告惲罪:「……惲聞匈奴④降者道單于⑤見殺⑥,惲曰:『得不肖⑦君,大臣為畫善計不用⑧,自令身無處所⑨。若秦時但任小臣,誅殺忠良,竟以滅亡;令⑩親任大臣,即至今⑪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惲妄引亡國以誹謗當世⑫,無人臣禮。……。」上不忍加誅,有詔皆免惲、長樂為庶人。注①長樂:戴長樂。西漢時人,生卒不詳。宣帝寵臣,官任太僕。②廷尉:職官名。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獄。北齊以後稱「大理寺卿」。③惲:音ㄩㄣˋ。楊惲(?∼西元前54),字子幼,西漢華陰人,為司馬遷外孫,楊敞之子。宣帝時,因功受封為平通侯。後為怨家所告,被處以腰斬之刑。④匈奴:秦、漢時北方的游牧民族。⑤單于:音ㄔㄢˊ ㄩˊ,漢時匈奴君長的稱號。⑥見殺:被殺。⑦不肖:不賢,沒有才能。⑧大臣為畫善計不用:大臣替他設計了很好的治國策略,卻不知採用。畫,設計、籌謀。⑨身無處所:無容身之處,意指死亡。⑩令:假使。⑪至今:延續到今。⑫當世:指漢宣帝。典故據《漢書・卷六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楊敞》載,漢朝時的楊惲(ㄩㄣˋ),父親楊敞是昭帝時的丞相,他自己能力又強,所以年輕時就在朝廷裡擔任要職,聲名顯赫。因少年得志,所以不覺中顯露驕傲的態度,常常得罪別人,其中與宣帝最寵信的太僕戴長樂的私仇最深。有一次戴長樂被人告了一狀,他懷疑是楊惲慫恿的,所以也上書控告楊惲誹謗當今皇上。其中一條罪狀大意是說:從匈奴投降過來的人,正談論他們首領單于(ㄔㄢˊ ㄩˊ)被人殺害的消息。楊惲聽了之後,就發表議論說:「單于真是昏庸的君主,雖然他的大臣替他設計了很好的治國策略,卻不知採用,結果送上自己的性命。這就好比歷史上秦朝的君主一樣,因為聽信小人而殺害忠貞大臣,結果遭到亡國的噩運。如果當時秦朝的君王肯採納忠言,也許今天還是秦朝的天下呢!從古到今的國君都喜愛聽信小人的話,真像出自同一山丘的貉(ㄏㄜˊ,一種形似狐狸的野獸)一樣,沒有什麼差別。」楊惲如此借古諷今,實在是太猖狂無禮了!宣帝聽了很生氣,就將楊惲免職。後來「一丘之貉」由此演變而來,用來比喻彼此同樣低劣,並無差異。書證①《漢書・卷六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楊敞》:「秦時但任小臣,誅殺忠良,竟以滅亡。令親任大臣,即至今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源)②清・吳偉業〈偶成〉詩其五:「韓非傳同老子,蘇侯坐配唐堯。今古一丘之貉,不知誰鳳誰梟。」③《聊齋志異・卷七・細柳》:「黑心符出,蘆花變生,古與今如一丘之貉,良可哀也!」用法義比喻彼此同樣低劣,並無差異。貶義。類用在「勾結作惡」的表述上。例①在我看這群人都是一丘之貉,無一例外。②梁山泊好漢在官府來看,都是一丘之貉。③管他什麼幫派,在我看來都是一丘之貉。④這伙壞蛋都是一丘之貉,沒有什麼差別啦!⑤你不用再狡辯了,你和盜匪根本就是一丘之貉。⑥他倆一個馬屁精,一個笑面虎,都是一丘之貉。⑦何須多費脣舌解釋,擺明的,你們就是一丘之貉。⑧這群人不是搶就是騙,都是一丘之貉,實在沒出息。⑨這些一丘之貉的作為,完全是豹子野心,貪婪凶殘無比。⑩審理這件案子的官員雖然手段不同,但都是一丘之貉,每個都貪贓枉法。
一丘之貉-中华成语大词典一丘之貉
【拼音】:yī qiū zhī hè
解释
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出处
《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示例
否塞晦盲,真若~。 ★严复《救亡决论》
近义词
一路货色、泾渭不分、半斤八两
反义词
黑白分明、是非分明、泾渭分明
歇后语
家臭虫说山臭虫
语法
作宾语;指蔑视对方
英文
birds of a feather
日文
同(おな)じ穴(あな)のむじな
法文
chacals de la même tanière
德文
Schakale aus demselben Bau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因为告发霍光谋反有功,被汉宣帝封为平通侯。他居功自傲,不把汉宣帝看在眼里,太仆戴长乐事发入狱,向汉宣帝揭发杨恽认为秦二世胡亥与汉宣帝为一丘之貉。杨恽被罢官回乡,他给孙会宗回信不满而被杀
出处
《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引证
清-蒲松龄-下-《聊斋志异》:异史氏曰:“黑心符出,芦花变生,古与今如一丘之貉,良可哀也!”
东汉-严可均--《全汉文》:恽闻匈奴降者道单于见杀,恽曰:“得不肖君,大臣为画善计不用,自令身无处所。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当代-佚名-1951.08-《人民日报》:观众李流华从此得到了一个结论:“华尔街老板与希特勒匪徒原是一丘之貉。”
故事
清-蒲松龄-下-《聊斋志异》:异史氏曰:“黑心符出,芦花变生,古与今如一丘之貉,良可哀也!”
东汉-严可均--《全汉文》:恽闻匈奴降者道单于见杀,恽曰:“得不肖君,大臣为画善计不用,自令身无处所。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当代-佚名-1951.08-《人民日报》:观众李流华从此得到了一个结论:“华尔街老板与希特勒匪徒原是一丘之貉。”
造句
yī qiū zhī hé
1、这些流氓犯、盗窃犯、诈骗犯都是一丘之貉,应严厉打击。
2、何须多费唇舌解释,摆明的,你们就是一丘之貉。
3、审理这件案子的官员虽然手段不同,但都是一丘之貉,每个都贪赃枉法。
4、这群人不是抢就是骗,都是一丘之貉,实在没出息。
5、林彪、"四人帮"及其爪牙都是一丘之貉。
6、梁山泊好汉在官府来看,都是一丘之貉。
7、你不用再狡辩了,你和盗匪根本就是一丘之貉。
8、在我看这群人都是一丘之貉,无一例外。
9、小明和小李真是一丘之貉!
10、他俩一个笑面虎,一个恶面狼,都是一丘之貉。
11、管他什么帮派,在我看来都是一丘之貉。
12、这些歹徒个个都是前科累累,真是一丘之貉,物以类聚!
13、他们互相勾结,沆瀣一气,正是一丘之貉。
14、别指望他会主持正义,他们是一丘之貉。
15、这些一丘之貉的作为,完全是豹子野心,贪婪凶残无比。
16、这伙坏蛋都是一丘之貉,没有什么差别啦!
17、那两个人交情这么好我不惊讶,他们是一丘之貉嘛.
18、所有行政管理人员都是一丘之貉.
19、他和其余的人一样阴谋同我作对,他们是一丘之貉.
20、受贿如同抢劫,人们始终认为,受贿者与窃贼是一丘之貉。英国政治家切斯特菲尔德。
21、于是我发誓,无论如何,我和他们那种人都不会成为一丘之貉。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yī qiū zhī hé
1、[同流合污]tóng liú hé wū
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2、[狼狈为奸]láng bèi wéi jiān
狼和狈一同出外伤害牲畜,狼用前腿,狈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3、[难兄难弟]nàn xiōng nàn dì
彼此曾共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4、[半斤八两]bàn jīn bā liǎng
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5、[一路货色]yī lù huò sè
一路:同一类;货色:货物。比喻同一类丑货。
6、[狐朋狗党]hú péng gǒu dǎng
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
7、[狐群狗党]hú qún gǒu dǎng
比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
8、[泾渭不分]jīng wèi bù fēn
泾水和渭水清浊不分。比喻好坏不分,是非不明。
9、[表里为奸]biǎo lǐ wéi jiān
表里:内外;奸:虚伪狡诈。比喻用勾结、欺诈等不正当手段做坏事。
反义词
yī qiū zhī hé
1、[良师益友]liáng shī yì yǒu
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2、[泾渭分明]jīng wèi fēn míng
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3、[黑白分明]hēi bái fēn míng
黑色与白色对比鲜明。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4、[同床异梦]tóng chuáng yì mèng
异:不同。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
5、[离心离德]lí xīn lí dé
心、德:心意。思想不统一,信念也不一致。指不一条心。
6、[意气相投]yì qì xiāng tóu
意气:志趣性格;投:合得来。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7、[是非分明]shì fēi fēn míng
正确与错误非常分明。
8、[良师诤友]liáng shī zhèng yǒu
良:好;诤: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
9、[比众不同]bǐ zhòng bù tóng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