㮓
拼音
gè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gèn的字 拼音为gen的字基础解释
〈文言义〉〖动〗意同“亘(gèn)”,终尽。㮓,同亘。——《字汇·木部》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㮓-康熙字典㮓
【辰集中】【木字部】 㮓
〔古文〕亙𣍭【說文】居鄧切。竟也。○按今經史俱作𠄣。註詳二部,此不𠀤載。
1、㮓讀音:居鄧切,音亙,徑韻。釋文:本作螝。《說文》:螝。竟也。《王注》:弓人注曰。恆讀爲~。~、竟也。大雅。恆之秬秠。傳。恆、徧也。或借緪爲之。答賓戲。緪以年歲。如淳曰。緪、音亙竟之亙。方言曰。緪、竟也。
〔按今字多用亙。互詳亙字〕。
2、亘讀音:荀緣切,音宣,先韻。釋文:本作盩。《說文》:盩求欵也。象盩回之形。上下所求物也〔按盩回猶回轉也〕。
3、亘讀音:胡官切,音完,寒韵釋文:同桓。烏~。國名。〔在今直隸承德縣〕。
4、亙釋文:兇本字。月弦也。見《正字通》。
〔按舊注云。說文木部。㮓、竟也。古文作梠。从二从舟。二部。濬、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間。獨恆字古文作跡。注从月。詩小雅如月之恆。據此則去聲兇。从舟。竟岸。本義也。平聲恆。从心。兇聲。訓常。本義也。詩如月之恆。先儒以爲月上弦而就盈。取漸進之義。此借義也。讀去聲者。兇字加心。轉平聲者。恆字形變音變。義因之而變。不相蒙也。謂恆从舟。亦从月。兩存備考可也。必存兇廢~。正字通之誤也。欲存~廢兇。遂謂詩如月之恆。恆當作~。譌加心作恆。心部恆注。謂詩不當將~字譌借恆。則誤甚矣。又集韻㮓字。古文又作悤。則从舟又从月矣。存以備考〕。
5、螝釋文:亙本字。見《說文》。《詳二部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