齎
拼音:jī
释义:1.遣送;送。2.托付。3.携带。4.怀着;抱着。用于思想、情感等。参见“齎志”。5.具备;充当。6.通“齊(臍)”。引申指腹部。7.通“齊(臍)”。指漩涡。8.通“劑”。割。引申指侵削。9.通“齌”。疾;暴。10.姓。《万姓统谱·平齊》有赍商音。
组词
齎恨 齎送 行齎居送拼音
jī笔顺
丶 一 丶 丿 丨 𠃌 丿 丿 𠄌 ㇏ 丿 丨 一 一 丨 𠃍 一 一 一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jī的字 拼音为ji的字基础解释
同“赍”。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齎-中華語文大辭典齎赍ㄐ丨jī1.〈書〉贈送。[例]~錢三百|~黃金千斤。2.〈書〉心裡懷抱著(某種想法)。[例]~志|~恨。3.姓。
齎-辞源3同:賷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jī
1、[齎米]jī mǐ
携米赠人。《三国志·吴志·全琮传》:“柔 尝使 琮 齎米数千斛到 吴。”
2、[班齎]bān jī
犹班赐。《魏书·食货志》:“詔尽出御府衣服珍宝……以其太半班齎百司,下至工商皂隶。”
3、[齎持]jī chí
携带;携持。
4、[齎送]jī sòng
1.持送;遣送。《汉书·匈奴传上》:“而 汉 俗屯戍从军当发者,其亲岂不自夺温厚肥美,齎送饮食行者乎?”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尸变》:“宰与之牒,齎送以归。” 2.殉葬品。《庄子·列御寇》:“庄子 曰:‘吾以天地为棺槨,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璣,万物为齎送,吾葬具岂不备邪?’”
5、[约齎]yuē jī
轻装。《新唐书·侯君集传》:“我若约齎薄之,不战缚虏矣。”《新唐书·侯君集传》:“靖 然其计,简鋭士,约齎深入。”宋 叶廷珪《海录碎事·衣冠服用》:“约齎,轻装也。”
6、[齎勑]jī chì
携持诏书。唐 元稹《代谕淮西书》:“某月日遣使齎勑送付界首布告讫。”一本作“齎敕”。
7、[齎敕]jī chì
见“齎勑”。
8、[齎调]jī diào
奉旨调遣。《西游记》第六回:“玉帝 闻言,即传调兵的旨意,就差 大力鬼王 齎调。”
9、[齎恨]jī hèn
抱恨。《后汉书·冯衍传上》“由是为诸王所聘请”李贤 注引 汉 冯衍《与阴就书》:“衍 年老被病,恐一旦无禄,命先犬马,怀抱不报,齎恨入冥。”唐 刘禹锡《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有孤前言,齎恨无已。”唐 司空图《绝麟集述》:“冒没已多,幸无大愧,固非齎恨而有作也。”
10、[齎发]jī fā
1.齎,通“资”。资助。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你齎发呵!与那个陷本的商贾。你齎发呵!与那个受困的官员。你齎发呵!与那个薄落的书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这倒是先生齎发了小生,这恩德怎敢有忘?” 2.指资助的钱物。
11、[囊齎]náng jī
行李。《太平广记》卷三三五引 唐 戴孚《广异记·李叔霁》:“此间辛苦,亦合少物相留,为囊齎已前行,今车中唯有一疋半绢,且留充衣服,深以少为恨也。”《太平广记》卷三三六引《广异记·裴晠》:“晠 忽轻身独还,家惊喜,问其故,云:‘囊齎并奴等在后。’”
12、[齎擎]jī qíng
持送;携带。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四司六局》:“臺盘司专掌托盘、打送、齎擎、劝酒、出食、接盏等事。”《水浒传》第一回:“太尉 洪信 齎擎御书丹詔,一行人从上了路途。”
13、[齎祓]jī fú
祓除秽恶。《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二年》:“有不得已见之者,皆先令沐浴齎祓,然后见。”胡三省 注:“祓,祓除秽恶也。”
14、[装齎]zhuāng jī
随行所携带的财物。《汉书·爰盎传》:“及 盎 使 吴 见守,从史适在守 盎 校为司马,乃悉以其装齎买二石醇醪。”颜师古 注:“装齎,谓所齎衣物自随者也。”《新唐书·锺传传》:“广明 后,州县不乡贡,惟 传 岁荐士,行乡饮酒礼,率官属临观,资以装齎,故士不远千里走 传 府。”《明史·宝庆公主传》:“主既为后所抚,装齎视他主倍渥,婚夕特詔皇太子送入邸。”
15、[入齎]rù jī
交纳财物。齎,通“资”,财物。《周礼·春官·巾车》:“凡车之出入,岁终则会之。凡赐,闕之;毁折,入齎于职币。”郑玄 注:“计所伤败,入其直。杜子春 云:齎读为资,资谓财也。乘官车毁折者,入财以偿缮治之直。”
16、[齎贡]jī gòng
持赠贡奉。宋 梅尧臣《鸭脚子》诗:“千里竞齎贡,何异贵争啑。”
17、[齎贷]jī dài
向人借贷。
18、[齎刺]jī cì
携带名帖。《后汉书·仇览传》:“林宗 因与 融 齎刺就房謁之,遂请留宿。”
19、[齎操]jī cāo
携带。《史记·大宛列传》:“天子好 宛 马,使者相望於道。诸使外国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餘人。人所齎操,大放 博望侯 时。”
20、[财齎]cái jī
财物;钱财。齎,通“资”。《周礼·天官·掌皮》:“岁终则会其财齎。”《墨子·非乐上》:“故万民出财齎而予之。”
21、[齎汩]jī gǔ
《列子·黄帝》:“与齎俱入,与汩偕出。”张湛 注:“齎、汩者,水迴入涌出之貌。”本指水中漩涡。后引申谓泯灭;埋没。宋 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若蹉跌失时,则齎汩前志,则抱恨万世,为来者所笑戮,无復自明,亦已痛哉!”
22、[齎运]jī yùn
运送。
23、[齎咨]jī zī
叹息。
24、[齎捧]jī pěng
捧着。《水浒传》第一回:“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齎捧御书丹詔,亲奉龙香,来请天师。”明 张元凯《西苑宫词》之五:“凤阁传呼鱼钥开,中官齎捧御题来。”
25、[齎怒]jī nù
疾怒;暴怒。齎,通“齌”。明 袁宏道《叙小修诗》:“且《离骚》一经,忿懟之极,党人偷乐,众人謡諑,不揆中情,信谗齎怒。”
26、[齎遣]jī qiǎn
遣送。《宋史·神宗纪二》:“戊午,詔,所在流民愿归业者,州县齎遣之。”
27、[齎挽]jī wǎn
用车辆运送。唐 元稹《赠太保严公行状》:“公乃秣芻以载於车,烝粮以曝於日,齎輓轻重,人利百倍。”
28、[齎用]jī yòng
资用。齎,通“资”。《史记·陈丞相世家》:“平 既娶 张氏 女,齎用益饶,游道日广。”
29、[齎物]jī wù
出使等远行者携带使用的物品。
30、[齎志]jī zhì
谓怀抱着志愿。南朝 梁 江淹《恨赋》:“齎志没地,长怀无已。”宋 晁补之《蔡州叔父金部挽辞》之一:“清世急贤千载事,白头齎志一州麾。”清 万邦荣《偶感》诗:“卧龙 思復 汉,齎志何曾申。”
31、[轻齎纲]qīng jī gāng
轻便而易于运送的成批货物。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正月》:“上既用 李纲 议营 南阳,於是截留 四川 轻齎纲及聚芻粟甚众。城破,悉为 金 有。”
32、[齎盗粮]jī dào liáng
送粮食给盗贼。比喻做危害自己的蠢事。《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齎盗粮,借贼兵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故 齐 所以大破者,以其伐 楚 而肥 韩 魏 也。此所谓借贼兵而齎盗粮者也。”司马贞 索隐:“言为盗齎粮也。”
33、[籯齎橐负]yíng jī tuó fù
谓携箱负囊。宋 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航浮索引之国,非有发召,而籯齎橐负以致其贄者,惟恐不及。”
34、[行齎居送]xíng jī jū sòng
对行经或停居的人以财物相赠。谓封建时代贿赂过往官员。语出《汉书·食货志下》:“干戈日滋,行者齎,居者送,中外骚扰相奉,百姓抏敝以巧法,财赂衰耗而不澹。”清 冯桂芬《崇节俭议》:“比者军兴十年,戒严徧天下,徵调供亿,赋车籍马,行齎居送,远近骚然。”
35、[齎粮藉寇]jī liáng jiè kòu
语本古谚“齎盗粮,借(或作藉)贼(或作寇)兵”。清 夏燮《中西纪事·天津新议续议》:“是国家正供之入,适足为齎粮藉寇之资。”参见“齎盗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