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
拼音:bì
释义:1.文饰;装饰。2.华美光彩貌。3.《易》六十四卦之一。离下艮上。4.通“斑”。色杂斑驳貌。
拼音
bì笔顺
一 丨 一 丨 丨 丨 𠃍 一 一 一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bì的字 拼音为bi的字基础解释
1.美飾。《易經•賁卦•上九》:“白賁,無咎。”孔穎達《周易正義》:“以自為飾而無憂患。”2.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離下艮上。象徵著可以有小利,且可以有所往的意思。3.華麗的、光潔的。4.形容貴賓駕臨。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賁賁-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賁賁ㄅㄣ ㄅㄣbēn bēn①星體的形狀。《左傳.僖公五年》:「鶉之賁賁,天策焞焞。」②勇猛跳行的樣子。《禮記.表記》:「詩曰:『鵲之姜姜,鶉之賁賁。』」也作「奔奔」。
賁賁-辞源3【賁₃賁₃】㊀鶉火星體之貌。左傳 僖五年:“鶉之賁賁,天策焞焞。”注:“賁賁,鳥星之體也。鶉,鶉火,星名。”㊁爭鬥貌。禮 表記:“詩曰:鵲之姜姜,鶉之賁賁;人之無良,我以爲君。”注:“姜姜、賁賁,爭鬭惡貌也。”疏:“此經引 詩斷章,言君有逆命,似大鳥姜姜爭鬭於上,小鳥賁賁爭鬭於下,謂君無良善,我等萬民以惡人爲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