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
拼音:mò
释义:1.不说话,不出声(叠)。2.默写,凭记忆把读过的文字写出来。3.(Mò)姓。4.不声不响地。
组词
默默 沉默 幽默 默然 默契 默哀 默想 默许 缄默 悄默声 沈默默 静默士 潜移默化 默默无闻 默默无言 默不作声 黑色幽默 默默不语 默认定律 默无声息拼音
mò笔顺
丨 𠃍 丶 丿 一 丨 一 ㇀ 丶 丶 丶 丶 一 丿 ㇏ 丶同音字
拼音为mò的字 拼音为mo的字基础解释
1.不说话;不出声:沉~。~哀。 2.离开书本凭记忆写出来:~书。~生字。详细解释
(形声。从犬,黑声。本义:狗突然窜出追人)
闭口不说话
恭默思道。——《书·说命》
默而识之。——《论语》
或默或语。——《易·系辞》
三年默以思道。——《国语·楚语》
我不欲战而能默。——《左传·昭公十五年》
默坐低双眉。——白居易《移家入新宅》
又如:默然不语(静默而不作声);默默无言(沉默不语)
幽静
默顺风以偃仰兮。——《楚辞·惜贤》。注:“寂也。”
通“墨”。不廉洁,贪污
贪以败官为默,杀人不忌为贼。——《孔子家语·正论》
默写 。
如:默生字
冒,涌
宋江听罢愕然,默上心来,便道:“你既有这个活佛罗汉在彼,何不早说,与俺等同去参礼,求问前程。”——《水浒传》
私下; 暗中
故能默契如此。——朱弁《曲洧旧闻》
又如:默化(于无形之中感化);默存(指形体不动而神游。后用为遇事默记之意);默识(领悟暗记在心中)
〈形〉
〈动〉
〈副〉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默默-中華語文大辭典默默默默ㄇㄛˋ ㄇㄛˋmòmò不出聲;悄無聲息。[例]~無語︱~行進︱不事張揚,~工作。
默默-汉语大词典默默1.缄口不说话。
●《韩诗外传》卷十:“有谔谔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
●宋司马光《论两浙不宜添置弓手状》:“臣职忝密近,官备藩方,不敢默默,理须上列。”
●郭沫若《残春》四:“从山下登上山顶时,彼此始终无言,便是坐在茶亭之中,也是相对默默。”
2.幽寂无声。
●《楚辞·九章·悲回风》:“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洪兴祖补注:“默默,寂无人声也。”
●宋王安石《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之一:“默默此时谁会得,坐凭江阁看飞鸿。”
●叶圣陶《火灾》:“窗外雪花默默地落下,一切没有声息。”
3.无知貌。
●《庄子·天运》:“荡荡默默,乃不自得。”
●成玄英疏:“默默,无知之貌。”
●《素问·刺腰痛篇》:“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
4.不得意。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故魏其日默默不得志。”
●《汉书·贾谊传》:“于嗟默默,生之亡故兮。”
●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默默,不得意也。”
●唐畅当《南充谢郡客游澧州留赠宇文中丞》诗:“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
5.暗暗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我看着那家人所招呼的,谅来就是姓党的了,默默的记在心里。”
●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五章二:“譬如,求得五十万元的三成半,默默一算,即知是十七万五千。”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mò
1、[默默]mò mò
不说话;不出声:~无言。~地低下了头。
2、[默读]mò dú
不出声地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课文。
3、[默写]mò xiě
凭着记忆把读过的文字写出来。
4、[静默]jìng mò
1.寂静;没有声音:会场上又是一阵~。 2.肃立不做声,表示悼念:~三分钟。
5、[沉默]chén mò
1.不爱说笑:~寡言。 2.不说话:他~了一会儿又继续说下去。
6、[幽默]yōu mò
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言辞~。~画。
7、[默认]mò rèn
心里承认,但不表示出来:你不申辩,不就等于~了吗?
8、[默契]mò qì
1.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配合~。 2.秘密的条约或口头协定。
9、[默哀]mò āi
为表示悼念,低下头默默地肃立着。
10、[默念]mò niàn
1.默读:~一首古诗。 2.暗暗地想:~当年情景,如在昨日。
11、[默许]mò xǔ
没有明白表示同意,但是暗示已经许可:他不说话,就是~了。
12、[缄默]jiān mò
闭口不说话:保持~。~无言。
13、[默然]mò rán
沉默无言的样子:二人~相对。
14、[默示]mò shì
当事人用沉默进行意思表示的方式。不是通常的方式,只有在法律有规定或当事人有约定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与“明示”相对。
15、[默片]mò piānr
〈名〉只有形象没有声音的影片。也叫无声片。
16、[默想]mò xiǎng
默默思考。
17、[默尔]mò ěr
犹默然。
18、[默记]mò jì
心中暗记。
19、[默诵]mò sòng
1.不出声地背诵。 2.默读。
20、[默坐]mò zuò
静坐;沉默地坐着。
21、[默祷]mò dǎo
不出声地祈祷;心中祷告。
22、[塞默]sāi mò
犹沉默,不作声。
23、[默察]mò chá
默默地观察。
24、[默算]mò suàn
1.心中暗自盘算。 2.心算。
25、[默静]mò jìng
沉默清静。三国 魏 嵇康《太师箴》:“默静无文,大朴未亏。”《南史·裴松之传》:“子野 在禁省十餘年,默静自守,未尝有所请謁。”
26、[默倒]mò dǎo
亦作“默到”。方言。以为;想着之意。
27、[凝默]níng mò
1.庄重而静默。 2.指一动不动,毫无声响。
28、[啽默]án mò
缄默。
29、[抱默]bào mò
保持沉默,不自夸耀。
30、[默籍]mò jí
暗中记录。
31、[默台]mò tái
复姓。
32、[淳默]chún mò
敦厚寡言。
33、[默成]mò chéng
谓躬行不言,默而成事。语出《易·繫辞上》:“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明史·儒林传一·王敬臣》:“初,受 校(魏校)默成之旨,尝言议论不如著述,著述不如躬行,故居常杜口不谈。”
34、[潜默]qián mò
缄默;无动静。《三国志·魏志·文聘传》“孙权 以五万众自围 聘 於 石阳”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聘 闻 权 到,不知所施,乃思惟莫若潜默,可以疑之。”《北史·尒朱彦伯传》:“节閔帝 潜默於 龙花佛寺。”《文选·班固<答宾戏>》“潜神默记,縆以年岁”唐 刘良 注:“言常用神思,潜默记事,以终年岁。”
35、[淡默]dàn mò
淡泊宁静。
36、[泯默]mǐn mò
寂然无声;寂然无言。
37、[默意]mò yì
谓表达内在的意念。
38、[默照]mò zhào
静默观照。明 唐顺之《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先生之学无所不窥,不名一家。中岁始好养生家言,自是,絶去文字,收歛耳目,澄虑默照。如是者若干年,而卒未之有得也。”
39、[饮默]yǐn mò
隐忍沉默。
40、[箝默]qián mò
闭口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