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
拼音:mí
释义:1.麋鹿,哺乳动物,又叫四不像,头像马,身像驴,蹄像牛,角像鹿,身体灰褐色,是一种珍稀动物。2.(Mí)姓。
组词
麋鹿 麋角 麋烂 麋鸟 麋田 麋鹿性 麋鹿姿 麋鹿游 麋鹿闲人 麋沸蚁动 麋沸蚁聚 诅麋触树拼音
mí笔顺
丶 一 丿 𠃍 丨 丨 一 一 𠄌 丿 乚 丶 丿 一 丨 丿 ㇏同音字
拼音为mí的字 拼音为mi的字基础解释
〔麋鹿〕也叫四不像。哺乳动物。过去认为它角似鹿,头似马,体似驴,蹄似牛,但又不全像以上四种动物中的一种,故名。毛淡褐色,性温驯,食植物。是中国特有珍稀动物。由于历代无节制地猎捕,现已无野生种。详细解释
(形声。从鹿,米声。本义:兽名。即麋鹿)
同本义
麋,鹿属。从鹿,米声。麋冬至其角。——《说文》
夏献麋。——《周礼·兽人》。疏:“麋是泽解兽”。
麋何食兮庭中。——《楚辞·湘妇人》
又如:麋裘(用幼鹿皮制的皮衣);麋侯(糜皮箭靶);麋田(麋群踩过的田);麋脯(干麋肉)
通“眉”。眉毛
伊尹之状,面无须麋。——《荀子·非相》
又如:麋寿(眉寿。长寿);麋首(长寿的人)
小兽的通称 。
如:麋夭(泛指幼兽);麋卵(指未成长的鸟兽)
通“湄”。水边,岸旁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诗·小雅·巧言》
余赐女孟诸之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麋-中華語文大辭典麋麋ㄇ丨ˊmí1.哺乳動物名。鹿的一種。原產中國大陸,屬稀有珍貴動物。性溫順,以植物為食。雄性有角,角像鹿,頭像馬,頸背像駱駝,尾像驢,蹄像牛。2.姓。
麋-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麋 mí
名麋鹿。鹿的一种,头似马,身似驴,蹄似牛,角似鹿,又称“四不象”。是一种珍贵的动物。《殽之战》:“吾子取其~鹿,以闲敝邑,若何?”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mí
1、[麋鹿]mí lù
也叫四不像。哺乳动物。过去认为它角似鹿,头似马,体似驴,蹄似牛,但又不全像以上四种动物中的一种,故名。毛淡褐色,性温驯,食植物。是中国特有珍稀动物。由于历代无节制地猎捕,现已无野生种。
2、[麋臡]mí ní
带骨的麋肉酱。
3、[麋胶]mí jiāo
麋角所制的胶。
4、[麋灭]mí miè
腐烂消灭。
5、[麋集]mí jí
麋:麋鹿。集:密集。像群居的麋鹿一样密集。
6、[麋沸]mí fèi
沸腾纷乱貌。麋,通“糜”。《淮南子·兵略训》:“攻城畧地,莫不降下,天下为之麋沸螘动。”《后汉书·杨彪传》:“恐百姓惊动,必有麋沸之乱。”李贤 注:“如麋粥之沸也。”《南齐书·高帝纪上》:“苍梧 肆虐,诸夏麋沸。”《金史·时青传》:“十餘年麋沸未息。”
7、[乳麋]rǔ mí
见“乳糜”。
8、[麋耗]mí hào
碎烂损耗。
9、[麋侯]mí hòu
用麋皮制成的箭靶。
10、[麋碎]mí suì
碎烂。
11、[麋衔]mí xián
即鹿衔草。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薇衔》。参见“鹿衔草”。
12、[麋田]mí tián
麋群践踏过的田地。
13、[麋芜]mí wú
香草名。麋,通“蘪”。
14、[麋茸]mí róng
中药名。麋的嫩角。
15、[麋腊]mí là
腊麋肉。
16、[麋粥]mí zhōu
粥。麋,通“糜”。
17、[麋肤]mí fū
熟的麋肉。
18、[麋角]mí jiǎo
麋的角,可入药。
19、[麋鸟]mí niǎo
鸟名。
20、[麋质]mí zhì
麋皮做的底子。
21、[餔麋]bū mí
见"餔糜"。
22、[麋寿]mí shòu
眉寿。长寿之意。麋,通“眉”。
23、[须麋]xū mí
1.见“须眉”。 2.见“鬚眉”。
24、[麋捐]mí juān
捐弃。
25、[麋首]mí shǒu
指长寿者。麋,通“眉”。
26、[浮麋]fú mí
兽名。
27、[扬麋]yáng mí
扬眉。
28、[麋麑]mí ní
幼麋。
29、[麋腥]mí xīng
麋的生肉。
30、[野麋]yě mí
獐。唐 王建《陇头水》诗:“陇 东 陇 西多屈曲,野麋饮水长簇簇。”唐 白居易《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野麋断羈绊,行走无拘挛。”
31、[麋脯]mí fǔ
干麋肉。
32、[麋膏]mí gāo
麋制的膏。
33、[鬓麋]bìn mí
见“鬢眉”。
34、[麋灼]mí zhuó
烧烂。
35、[麋散]mí sàn
碎散。《周书·于翼传》:“数十年委积,一朝麋散。”梁启超《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既不能任,则其权将麋散堕落,而终不能以自有。”
36、[麋舌]mí shé
草名。麋,通“蘪”。
37、[麋畯]mí jùn
麋群践踏过的田地。
38、[麋聚]mí jù
谓成群集聚。清 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各省无业之民麋聚其间。”《辛亥革命前十年时间论选集·军政府<讨满洲檄>》:“五胡麋聚,甲覆乙起。”
39、[麋弊]mí bì
疲惫不堪。
40、[麋苑]mí yuàn
饲养麋鹿的苑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