麆
拼音:zhù
释义:1.幼獐。
拼音
zhù笔顺
丶 一 丿 𠃍 丨 丨 一 一 𠄌 丿 乚 丨 𠃍 一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zhù的字 拼音为zhu的字基础解释
幼獐。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麆-漢語大字典麆
麆(一)zhù 《廣韻》牀據切,去御崇。魚部。
幼獐。《爾雅·釋獸》:“麕,其子麆。”《集韻·魚韻》:“麆,麞子也。”
(二)cū 《廣韻》徂古切,上姥從。又《集韻》聦徂切。
同“麤(粗)”。1.大。《爾雅·釋草》“薜,山蘄”晋郭璞注:“當歸,今似蘄而麆大。”陸德明釋文:“麆,本今作麤。”《廣韻·姥韻》:“麆,大也。”《集韻·姥韻》:“粗,或作麆。”又大略。清趙懷玉《故武進縣知縣孫公祠堂碑》:“雖規模麆備,而俎豆聿新。”2.远行。《集韻·模韻》:“麤,《説文》:‘行超遠也。’或作麆。”
1、麆讀音:牀據切,音助,御韻。釋文:麕子。《爾雅釋獸》:麕、其子~。
2、麆讀音:千余切,音疽,魚韻。釋文:鹿子曰~。見《集韻》。
3、麆讀音:牀魚切,音鋤,魚韻。釋文:麞子也。一曰。關中謂小兒爲~子。取此義。見《集韻》。
4、麆讀音:聰徂切,音粗,虞韻。釋文:麤或字。《集韻》:麤。行超遠也。或作~。
5、麆讀音:坐五切,音駔,麌韻。釋文:粗或字。《集韻》:粗。疏也。或作~。
〔按粗疏字本應作麤〕。
6、粗讀音:坐五切,音伹,麌韻。聰徂切,音麤,虞韻。釋文:
❶疏也。見《說文》。
〔注〕:疏、卽麤也。故爾雅注多謂麤爲~。
❷大也。見《廣雅釋詁》。
❸略也。《史記樂書》:~厲猛起。
❹麄也。《禮記樂記》:其聲~以厲。
❺精~。謂萬物大小也。《禮記樂記》:凝是精~之體。〔玉篇。~、不精也〕。
❻庵也。見《廣雅釋室》。
〔按朱駿聲謂㡹之假借字。說文。㡹、人相依㡹也〕。
7、佥讀音:牀據切,音助,御韻。釋文:同麆。鹿子也。見《五音集韻》。
8、麤讀音:聰徂切,音粗,虞韻。釋文:
❶行超遠也。从三鹿。見《說文麤部》。《段注》:三鹿齊跳。有超遠之意。字統云。警防也。鹿之性相背而食。慮人獸之害也。故从三鹿。楊氏與許乖異如此。
❷大也。見《廣雅釋詁》。
〔按公羊隱元年釋文引說文有此義〕。
❸不精也。見《玉篇》。
❹猶疏也。微也。《禮記儒行》:~而翹之。
❺錯也。相遠之言也。見《釋名釋言語》。
❻三升布。《左襄十七年傳》:晏嬰~縗斬。
❼履也。南楚江沔之間總謂之~。見《方言》。《箋疏》:~、說文作彩。云、草履也。釋名。履、荆州人曰~。絲麻韋布皆同名也。~、措也。言所以安措足也。師古急就篇注。~者、麻枲襍履之名也。
〔按經訓堂本釋名今亦作彩〕。
❽~糲。猶言粗糙。《史記聶政傳》:故進百金者。將用爲大人~糲之費。
❾~厲。抗厲也。《漢書禮樂志》:~厲猛奮之音作。
❿大~。漆履有齒者。《方言》:大~謂之䩕角。
⓫~功。猶大功也。見《儀禮喪服冠者沽功也注》。
⓬同麄。《列子說符》:得其精而忘其~。
〔注〕:~、與麄同。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ù
1、[麆备]zhù bèi
大体具备。
2、[麆沆]zhù hàng
蒙古 人饮用的一种酒。以马乳撞挏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