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
拼音:biē
释义:1.爬行动物,外形像龟,吻尖长,背甲椭圆形,上有软皮,生活在水中。也叫甲鱼或团鱼,俗称王八。
组词
鼋鳖 珠鳖 朱鳖 紫鳖 羞鳖 尿鳖 石鳖 灶鳖鸡 三足鳖 蛇跌鳖 鳖盖子 瓮中捉鳖 瓮中之鳖 炰鳖脍鲤 证龟成鳖 鳌鸣鳖应 跛鳖千里 鼍鸣鳖应 鼋鸣鳖应 将虾钓鳖拼音
biē笔顺
丶 丿 丨 𠃌 丨 丿 丶 丿 一 丿 ㇏ 丿 ㇇ 丨 𠃍 一 丨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biē的字 拼音为bie的字基础解释
爬行动物,形状像龟,吻尖长,背甲椭圆形,上有软皮,生活在水中。也叫甲鱼或团鱼,俗称王八。详细解释
(形声。从鱼,敝声。本义:甲鱼,一种爬行动物,俗称“团鱼”) 同本义 属于龟鳖目、鳖科,中国特产的一种软壳水龟,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多栖于池沼、河沟、稻田中,肉味鲜美,一般认为是补品
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墨子·公输》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鳖-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鱉
鳖-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鼈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iē
1、[土鳖]tǔ biē
地鳖的通称。
2、[鳖甲]biē jiǎ
1.鳖的背壳。可制中药。 2.灵车的车盖。
3、[地鳖]dì biē
昆虫,身体扁,卵圆形,棕黑色,雄的有翅,雌的无翅。常在住宅墙根的土内活动。可入药。通称土鳖,也叫䗪虫(zhèchóng)。
4、[鳖岩]biē yán
坎井之蛙对东海之鳖自诩其“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东海之鳖告之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 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 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见《庄子·秋水》。后以“鳖巖”谓见笑于大方之家。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常怀鮐腹之誚,每惧鳖巖之讥。”
5、[鳖拗]biē niù
亦作“鱉拗”。犹别扭。意见不相投。鳖,用同“彆”。
6、[鳖爪]biē zhǎo
亦作“鱉爪”。旧时称妓院中的男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这些债,都是向那些龟奴、鱉爪、大姐、娘姨等处借来的,每月总是二三分利息。”
7、[石鳖]shí biē
1.同“石鼈”。 2.盛石下沉水底以系浮桥的大木箱。《晋书·成都王颖传》:“进军屯 河 南,阻 清水 为垒,造浮桥以通 河 北,以大木函盛石,沉之以繫桥,名曰石鳖。” 3.鳖形石。唐 冯贽《云仙杂记》卷四:“高郢 夜课於 丰亭,忽见一鳖在案上,视之,石也。郢 异其事,取千题,散置楮中祷祝,令石鳖衔之,以卜来事。既而石鳖举头,乃是《沙洲独鸟赋》。题出果然,其年首选。” 4.鳖的化石。
8、[鼋鳖]yuán biē
1.同“鼋鼈”。 2.鳖类。
9、[朱鳖]zhū biē
1.传说中的一种赤色的鳖,能吐珠,又称珠鳖。
10、[稻鳖]dào biē
伤稻害虫。《清史稿·灾异志五》:“咸丰 元年六月,崇阳 虫灾。九年五月,苏州 禾田中出虫,名曰稻鳖。”
11、[鳖精]biē jīng
俗话说,“千年王八万年龟”,鳖精是人们对于成妖成仙的鳖的一种称呼,带有神话传说的意思。
12、[鳖灵]biē líng
亦作“鱉令”。亦作“鱉泠”。传说中古代 蜀国 帝名。《经典集林》卷十四引 汉 扬雄《蜀王本纪》:“荆 有一人名 鳖灵,其尸亡去,荆 人求之不得。鳖灵 尸随江水上至 郫,遂活,与 望帝 相见。望帝 以 鳖灵 为相……自以德薄不如 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 尧 之禪 舜。鳖灵 即位,号曰 开明帝。”《后汉书·张衡传》:“鳖令 殪而尸亡兮,取 蜀 禪而引世。”李贤 注:“鳖令,蜀王 名也。令音灵。”宋 乐史《太平寰宇记·剑南西道一·益州》:“时有 荆 人 鳖泠 死,其尸随水上,荆 人求之不得,鳖泠 至 汶山 下,忽復生,见 望帝,帝 立以为相。”宋 罗泌《路史·馀论一·杜宇鳖令》:“按诸《蜀记》,杜宇 末年逊位 鱉令。鱉令 者,荆 人也。”
13、[鳖臛]biē huò
鳖肉羹。
14、[鳖珠]biē zhū
《吕氏春秋·本味》:“醴水 之鱼,名曰朱鳖,六足,有珠百碧。”陈奇猷 校释:“皮有珠文。”《山海经·东山经》引作“﹝珠蟞鱼﹞六足,有珠”。后因谓鳖足有珠。
15、[鳖伏]biē fú
鳖低头俯伏。
16、[鱼鳖]yú biē
1.见“鱼鳖”。 2.鱼和鳖。2.泛指鳞介水族。
17、[鳖闷]biē mèn
气闷在心里。
18、[胹鳖]ér biē
同“臑3鱉”。菜肴名。《楚辞·招魂》:“胹鳖炮羔,有柘浆些。”王逸 注:“胹,一作臑。”
19、[鳖臑]biē nào
指三角锥体。
20、[羞鳖]xiū biē
1.同“羞鼈”。 2.《国语.鲁语下》:"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露睹父为客。羞鳖焉,小,睹父怒。相延食鳖,辞曰:'将使鳖长而后食之。'遂出。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祭养尸,飨养上宾。"鷩于何有?而使夫人怒也!'遂逐之。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后遂为母教子的典故。
21、[酒鳖]jiǔ biē
古酒器名,革制。
22、[鳖懆]biē cǎo
亦作“鱉懆”。亦作“鱉燥”。烦躁生气。鳖,用同“憋”。
23、[鳖饮]biē yǐn
一种饮酒游戏。
24、[鳖化]biē huà
《国语·晋语九》:“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 淮 为蜃。黿鼉鱼鳖,莫不能化。”后以“鳖化”谓鳖之化生。
25、[珠鳖]zhū biē
亦作“珠蟞”。龟的一种,其足有珠。
26、[臑鳖]nào biē
菜肴名。煮烂的鳖肉。
27、[鳖行]biē xíng
比喻慎重行事。
28、[干鳖]gān biē
1.干瘪。引申为没兴味,没意思。明 汤显祖《牡丹亭·索元》:“好笑,好笑,大宋 国一场怪事。你道差不差,中了状元干鱉煞?” 2.乾鼈:同“乾瘪”。《明史·五行志三》:“太祖 吴 元年,张士诚 弟伪丞相 士信 及 黄敬夫、叶德新、蔡彦文 用事。时有十七字謡曰:‘丞相做事业,专靠 黄、蔡、叶。一朝西风起,乾鳖!’”
29、[汗鳖]hàn biē
汗邪。《醒世姻缘传》第八回:“他娘道:‘这孩子今年十二了,你一岁给我一两五钱银子罢。’寄姐 道:‘你汗鱉了,説这们些。’”参见“汗邪”。
30、[鳖肉]biē ròu
指用以装犁头的犁底。
31、[鳖索]biē suǒ
瘪缩。指肚子饥饿。
32、[鳖燥]biē zào
亦作“鱉燥”。见“鳖懆”。
33、[鳖欬]biē kài
见“鳖咳”。
34、[鳖孙]biē sūn
孙:这里指孙子。鳖孙是指鳖的孙子。河南话粗口,用以骂人。
35、[鳖咳]biē hāi
亦作“鱉欬”。比喻言语不清,意思难明。
36、[饮鳖]yǐn biē
1.见“饮鼈” 2.《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县人卜子妻之市,买鳖以归,过颍水,以为渴也,因纵而饮之,遂亡其鳖。\"后以\"饮鳖\"谓愚昧无知而坏事。
37、[鳖石]biē shí
三国 魏 将领 邓艾 所建军营处。
38、[鳖封]biē fēng
亦作“鱉封”。传说中的怪兽名。有两首,形似猪。
39、[马鳖]mǎ biē
水蛭。
40、[紫鳖]zǐ biē
草名。又名紫蕨。初生时茎紫色,似鳖脚,故名。见《尔雅·释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