鮆
拼音:jì
释义:1.鱼名。即刀鱼。2.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鱼。3.通“啙”。短;弱。参见“鮆窳”、“鮆力”。
组词
鮆窳 鮆力 鮆子拼音
jì笔顺
丨 一 丨 ㇀ 丿 乚 丿 ㇇ 丨 𠃍 一 丨 一 丶 丶 丶 丶同音字
拼音为cǐ的字 拼音为ci的字基础解释
魛鱼。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鮆-中華語文大辭典鮆(此+鱼)1ㄐ丨ˋjì魚名。體型長而狹薄如刀,鱗色銀白,大的有一尺多長,生活在淡水及河口。臺灣沿岸魩鱙漁業中的鯷科舊稱鮆科,日本鯷或日本鮆為其主要的漁獲物。鮆(此+鱼)2ㄐ丨ˋjìㄘˇcǐ魚名。體側扁,上頜骨向後延長,有的上頜骨可達臀鰭。生活在近海。
鮆-漢語大字典鮆
《説文》:“鮆,飲而不食,刀魚也,九江有之。从魚,此聲。”
(一)jì 《廣韻》才禮切,上薺從。又即移切。支部。
(1)鱼名。刀鱼。也作“鱭”。《説文·魚部》:“鮆,飲而不食,刀魚也。”《集韻·薺韻》:“鮆,或从齊。”《史記·貨殖列傳》:“鮐鮆千斤。”張守節正義:“鮆,刀魚也。”晋郭璞《江賦》:“介鯨乘濤以出入,鯼鮆順時而往還。”宋梅堯臣《雪中發江寧浦》:“鮆魚何時來,楊花吹茫茫。”清潘高《寒食》:“黄鴉穀穀雨疎疎,燕麥風輕上鮆魚。”
(2)鱼鲊。经过加工便于储藏的鱼类食品。《廣雅·釋器》:“鮆,鮺也。”
(3)通“啙”。短;弱。《廣雅·釋詁二》:“鮆,短也。”王念孫疏證:“《方言》:‘鮆、矲、短也。江湘之會謂之鮆。凡物生而不長大亦謂之鮆。’《方言》鮆字或作啙。《説文》:‘啙,窳也。’《漢書·地理志》:‘啙窳媮生。’《史記·貨殖傳》啙作呰。鮆,啙、呰並通。”《鹽鐵論·通有》:“鮆窳偷生,好衣甘食。”《漢書·地理志下》“故啙窳媮生,而亡積聚”唐顔師古注引如淳曰:“啙,或作鮆。音紫。”
(二)cǐ 《集韻》淺氏切,上紙清。
鯷科鮆属鱼类。身体侧扁,上颌骨向后延长,有的上颌骨可达臀鳍。生活在近海,肉可吃。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jì
1、[鮆子]jì zǐ
鱼名。即刀鱼。
2、[鮆窳]jì yǔ
苟且懒惰。鮆,通“啙”。
3、[鳅鮆]qiū jì
亦作“鰌鮆”。鳅鱼和鮆鱼。泛指鱼类。
4、[鮆酱]jì jiàng
用刀鱼制的鲊酱。
5、[鮆力]jì lì
薄弱的力量。鮆,通“啙”。
6、[鮆刀鱼]jì dāo yú
方言。刀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