騣
拼音:zōng
释义:1.亦作“騌”。2.马鬃。3.同“錽”。马首饰。
组词
香騣 肉騣 騣工 金騣 三騣拼音
zōng笔顺
一 丨 一 一 丨 𠃌 丶 丶 丶 丶 丿 丶 ㇄ 丨 丿 丶 丿 ㇇ ㇏同音字
拼音为zōng的字 拼音为zong的字基础解释
同“鬃”。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騣-中華大字典1、騣讀音:祖叢切,音葼,東韻。〔通作鬉〕。釋文:
❶馬鬛也。見《說文新附》。
❷全~。馬冠。見《玉篇》。
2、鋄讀音:亡范切,音郏,豏韻。釋文:馬首飾。《文選張衡賦》:金~鏤鍚。
3、鬃讀音:徂宗切,音悰,冬韻。鉏江切,音淙,江韻。釋文:
❶高髻。見《玉篇》。
❷同騣。馬~也。見《韻會》。
4、雎讀音:祖叢切,音㚇,東韻。釋文:
❶馬鬣。見《玉篇》。
❷繫髮繻曰頭~。見《集韻》。
5、雎讀音:祖動切,音總,董韻。釋文:馬鬣。一曰。~角。通作緫。見《集韻》。
6、雎釋文:同鬆。見《集韻》。
7、騌釋文:騣俗字。見《正字通》。
騣
《説文新附》:“騣,馬鬣也。从馬,㚇聲。”
zōng 《廣韻》子紅切,平東精。東部。
(1)马鬃。《説文新附·馬部》:“騣,馬鬣也。”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四十一引《獨斷》:“騣,馬項上毛也。”南朝梁簡文帝《豔歌行二首》之一:“金鞍隨繫尾,銜璅映纏騣。”唐杜甫《驄馬行》:“隅目青熒夾鏡懸,肉騣碨礨連錢動。”明馮夢龍《古今譚概·塞語部·蹩媪》:“馬騣生向上而短,馬尾生向下而長。”
(2)同“鋄”。马首饰。《玉篇·馬部》:“騣,金騣,馬冠也。”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六十一引《古今正字》:“騣,馬金冠也。”清鈕樹玉《説文新附考·馬部》:“按:《後漢書·馬融傳》:‘揚金㚇而拖玉瓖’注,章懷太子引蔡邕《獨斷》曰:‘金㚇者,馬冠也。’……又按:《文選·東京賦》:‘金鋄鏤錫。’李注引蔡邕曰:‘金鋄者,馬冠也。’……據此知《獨斷》本是ᇁݯ܌涉鏤錫字并加金旁也。ࡕ¥ݢ近㚇,因譌爲㚇,後人更加馬旁,遂迷其本矣。”宋樓鑰《再題行看子》:“黑駒騧黄騅素騮,亦有笏面仍銀騣。”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ōng
1、[金騣]jīn zōng
同“金鋄”。汉 蔡邕《独断》:“金騣者,马冠也。高广各四寸,如玉华形,在马騣前;方釳者,铁广数寸,在騣后,有孔,插翟尾其中。”
2、[三騣]sān zōng
指骏马鬃毛经修剪而成的三辫式样。唐 御马多以此为饰。唐 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紫髯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騣高。”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一》:“《东坡笔记》谓:‘李将军 思训 作《明皇摘瓜图》:嘉陵 山川,帝乘赤驃,起三騣……不知三騣谓何,今乃见 岑参 诗有《卫尚书赤驃马歌》云:赤髯胡雏金剪刀,平时剪出三騣高。乃知 唐 御马多剪治,而三騣其饰也。’”后以“三騣马”指御马。清 朱彝尊《癸亥除日侍宴乾清宫夜归赋》诗:“归鞍笑逐三騣马,守岁欢迎五尺童。”
3、[騣工]zōng gōng
旧时谓修补磁窑器皿的工匠。因其所持工具主要以马鬃制成,故名。明 徐渭《修拄杖首修发网胶漏磁壶及哥窑瓯某亦病只耳聋次前韵》:“握粟付騣工,寧减朝食馈。”
4、[香騣]xiāng zōng
指骏马的颈上长毛。 唐 李白 《代赠远》诗:“胡马西北驰,香騣摇緑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