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拼音:tí
释义:1.额头。2.指物体的前端或顶端。3.引申指起始,开端。4.标志。5.题目;标题。6.书写,题署。7.指所题写的字句。8.特指在书札的封口上签押。9.指书签;封签。10.题名,命名。11.定价;评价。12.谓议定。13.奏章。14.特指明清时的题本。15.上奏章。16.即题凑。参见“題湊”。17.说起;提起。后多作“提”。18.鸣;叫。19.见“題鴂”。鸟名。即伯劳,古称鵙。题,通“鶗”。
组词
題旨拼音
tí笔顺
丨 𠃍 一 一 一 丨 一 丿 ㇏ 一 丿 丨 𠃍 一 一 一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tí的字 拼音为ti的字基础解释
见“题”。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題-中華語文大辭典題题ㄊ丨ˊtí1.詩、文、演講等內容的標目。[例]議~│文不對~︱借~發揮︱離~萬里。2.考試、練習時要求解答的問題。[例]習~︱討論~│做了三道~。3.書寫;簽署。[例]~簽︱~壁︱~個款兒│金榜~名。4.量詞。用於計算題目的數量。[例]十~選擇│五~填充│三~問答。
題-辞源3【題】18画 6180·81.tí ㄊㄧ' 杜奚切,平,齊韻,定。支部。㊀額。文選 戰國 楚 宋玉 招魂:“雕題黑齒,得人肉而祀,以其骨爲醢些。”㊁物之端。孟子 盡心下:“高堂數仞,榱題數尺,我得志,弗爲也。”參見“榱題”、“題湊”。㊂標識。左傳 襄十年:“舞師題以旌夏。”注:“題,識也。以大旌表識其行列。”㊃命名。韓非子 和氏:“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㊄書籤,標籤。釋名 釋書契:“書牘稱題。題,諦也,審諦其名號也。”唐 李白 李太白詩二四 感興八首之三:“委之在深篋 ,蠹魚壞其題。”㊅題目。世説新語 文學:“謝(安)看題,便各使四坐通。”宋史三一一 晏殊傳:“後二日,復試詩、賦、論,殊奏:‘臣嘗私習此賦,請試他題。’”㊆簽署,書寫。世説新語 巧藝“韋仲將(誕)能書”注引 衛恒 四體書勢:“誕善楷書,魏宮觀多 誕所題。”㊇評量。見“題拂”、“品題”。㊈奏章。舊五代史 唐 明宗紀詔:“太子少保致仕 任圜,……緘題罔避於嫌疑,情旨頗彰於怨望。”特指題本。見“題奏”。㊉説起。通“提”。全宋詞 花仲胤 南鄉子:“接得綵箋詞一首,堪驚。題起詞名恨轉生。”2.dì ㄉㄧ` 特計切,去,霽韻,定。支部。視。通“睇”。詩 小雅 小宛:“題彼脊令,載飛載鳴。”箋:“題之爲言視睇也。”釋文:“題,大計反。”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í
1、[題比]tí bǐ
八股文中的一股。通称“起股”。《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教他做‘破题’、‘破承’、‘起讲’、‘题比’、‘中比’成篇。”参见“八股”。
2、[題地]tí dì
谓突起在地上。《梁书·武帝纪上》:“夫日月丽天,高明所以表德;山岳题地,柔博所以成功。”
3、[題主]tí zhǔ
旧丧礼,人死后,立一木牌,上写死者衔名。用墨笔先写作“×××之神王”,然后于出殡之前请有名望者用朱笔在“王”字上加点成为“主”字,谓之“题主”。亦称“点主”。明 汤显祖《牡丹亭·秘议》:“[生]好一座宝殿哩。怎生左边这牌位上写着‘杜小姐神王’,是那位女王?[净]是没有题主哩。”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五:“丧家十二禁……九请贵客题主。”周振鹤《苏州风俗·婚丧礼俗·凶礼》:“七、题主:出殡之前日……亡者神主,必请当道之显者题主。仪仗恭迎,别辟一室,灯彩摇红,孝子吉服迎叙。既而主题者升堂,南面而坐,红烛高烧;孝主捧主跪请;左右襄笔去亟递笔;鸣炮,奏乐。点毕,孝子跪谢。”
4、[題名道姓]tí míng dào xìng
犹言指名道姓。谓对人不尊敬。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这个穷弟子孩儿,要钱则要钱,题名道姓怎的。”《金瓶梅词话》第九一回:“你进门几日,就题名道姓叫我,我是你手里使的人也怎的?”
5、[題目正名]tí mù zhèng míng
戏曲用语。元 明 杂剧和南戏的剧情提要。通常在结尾处用一联或二联对句,概括全剧主要关目,用末句写出此剧的全名,而此句的末三字或四字多为此剧的简称。如 马致远《汉宫秋》,其结尾对句是“沉黑江 明妃 青塚 恨,破幽梦孤鴈 汉 宫秋”;又 如王子 一《误入桃源》其结尾对句是“太白金星 降临凡世,紫霄玉女 夙有尘缘,青衣童子报知仙境,刘晨 阮肇 误入 桃源”,这两处对句的末句“破幽梦孤鴈 汉 宫秋”、“刘晨 阮肇 误入 桃源”便是这两个杂剧各自的全称。而《汉宫秋》、《误入桃源》便是其简称。在刊刻剧本时或把它放在剧前,或放在剧后。或称“题目正名”,或省称为“题目”或“正名”。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题目:张秀才 应举往 长安,王贫女 古庙受飢寒;呆小二村□调风月,莽强人大闹 五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