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
拼音:zhū
释义:1.朱砂的略称。参见“硃砂”。2.朱色;大红色。
组词
硃批 硃印 硃墨 土硃 硃卷 硃封 硃砂斑 滴露研硃拼音
zhū笔顺
一 丿 丨 𠃍 一 丿 一 一 丨 丿 ㇏同音字
拼音为zhū的字 拼音为zhu的字基础解释
见“朱”。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硃-中華語文大辭典硃朱ㄓㄨzhū硃砂。[例]~批(用硃砂批注)|~砂痣。
硃-中華大字典1、硃讀音:鍾輸切,音朱,虞韻。釋文:
❶丹砂也。見《集韻》。
❷本作朱。《本草綱目》:胡演丹藥祕訣云。升鍊銀朱。用石亭脂二斤。新鍋內鎔化。次下水銀一斤。炒作靑砂。頭炒不見星。研末罆盛。石版蓋住。鐵線縛鹽。定泥固濟。大火煅之。待冷取出。貼罆者爲銀朱。貼口者爲丹砂。
2、朱讀音:鐘輸切,音珠,虞韻。釋文:
❶赤心木。松柏屬。从木、一在其中。見《說文》。《段注》:赤心不可像。故以一識之。
❷幹也。見《六書故》。
❸正色也。《論語陽貨》:惡紫之奪~也。
〔按說文系部。絑。純赤也。是其本字。此爲借字〕。
❹深纁也。《詩七月》:我~孔揚。
〔按禮記月令乘~路疏。色淺曰赤。深曰~〕。
❺~紱也。《後漢宦者傳》:紆~懷金。
❻西南曰~天。見《呂覽有始》。
〔按淮南天文~天注。~、陽也。西南爲少陽。故曰~天〕。
❼~明。夏也。《爾雅釋天》:夏爲~明。
〔又〕:日也。見《廣雅釋天》。
❽~垠。南方也。《文選班固賦》:南燿~垠。
❾~儒。短人也。《左襄四年傳》:我君子小人~儒是使。
〔又〕:梁上短柱亦謂之~儒。《淮南主術》:短者以~儒枅櫨。
〔注〕:梁上戴蹲跪人也。
〔按~亦作侏。廣雅釋詁。侏儒、短也。釋訓。侏儒、疾也〕。
❿~離。西方樂名。《後漢陳禪傳》:韎任~離。
〔注〕:周禮鞮鞻掌四夷之樂。注。西方曰~離。
〔按周禮注。今作株離〕。
⓫~~。呼雞聲。《初學記》引《風俗通》:呼雞曰~~。俗說雞本~公化而爲之。今呼雞皆~~也。
〔按一作喌喌。一作祝祝。皆聲之轉也〕。
⓬同絑。《書益稷》:無若丹~傲。〔說文夰部作丹絑瀼〕。
⓭同邾。《漢書古今人表》:~庶其。〔春秋作邾庶其〕。
⓮同珠。《列子湯問》:離~。〔文選琴賦注引愼子作離珠〕。
〔按卽離婁〕。
⓯姓也。《統譜》:顓頊之後封邾。後爲楚滅。子孫去邑爲~。
3、朱讀音:慵朱切,音殊,虞韻。釋文:~提。山名。見《水經若水注》。
〔又〕:縣名。《漢書食貨志》:~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注〕:~提、縣名。屬犍爲。出善銀。《互詳提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ū
1、[硃墨]zhū mò
1.用朱砂制的墨锭。《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匡超人 道:‘不然!不然!我们在里面也和衙门一般:公座,硃墨、笔、砚,摆的停当。’” 2.红黑两色。如:朱墨套印。
2、[硃签]zhū qiān
见“硃籤”。。。亦作“硃签”。以朱墨作记的封签。系旧时官府委办紧要事件临时发给的凭证。《儒林外史》第十九回:“我这里再托人向本县弄出一个硃籤来。”《儒林外史》第十九回:“潘三 道:‘今日就有硃籤,你叫他把银子作速取来。’”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疑狱》:“是夜静,鸿 步至城隍庙,密令家童随至大殿,因潜入寝宫,遂命皂役持硃签监钥,弔 任 姓父子。”
3、[硃封]zhū fēng
用朱笔在封口作标记。
4、[硃符]zhū fú
朱笔画的符箓。旧俗用以驱邪。
5、[过硃]guò zhū
1.加盖印章。明 沉德符《敝帚轩剩语·小楷墨刻》:“予后晤 韩胄君,詰其故。韩 曰:‘董 来借摹,予惧其不归也,信手对临百餘字以应之,并未曾双钩及过朱,不意其遽入石也。’”《歧路灯》第七一回:“惟有这位老爷性急,并不与内边师爷商量,当堂就批,发房就叫填榜;堂上问完了事,就要过硃。” 2.谓将御笔增改的诏书过录至他本。因御笔多用朱笔,故称。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凡御笔增改,遵録他本,谓之过硃。”清 龚自珍《上大学士书》:“学士职过硃,看本非所掌也,此乃第一大关键。”
6、[硃汞]zhū gǒng
水银的原料。《参同契》卷上“復起驰走”蔡一彪 集解引 宋 俞琰 曰:“烧竭硃汞,竟无所得。”
7、[硃评]zhū píng
朱笔写的评语、批注。胡适《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脂 本于‘满纸荒唐言’一诗的上方有硃评云:‘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8、[硃语]zhū yǔ
1.帝王的朱笔批示。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保留宰相》:“御史 彭天承 露章弹之,其硃语云:‘辅臣遵旨自恪,邪臣献媚堪羞。’云云。” 2.官府的朱书批语。《醒世姻缘传》第八九回:“昨日老爷差人下乡拘唤小的们,见票上的硃语,是出首免罪事,打听差人説是 薛氏 出首他丈夫谋反。”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窝逃》:“审取逃人旗色主名并所逃月日,与窝家所供相合,径作出首逃人硃语申解,则部审虽其逃,而窝家亦免于流徙矣。”李劼人《大波》第二部第一章:“无怪 张澜 破口大骂,口口声声叫把朱语写出来看!哼!这朱语却如何写,你们说?”
9、[硃票]zhū piào
见“硃笔官票”。
10、[硃笺]zhū jiān
见“硃笺纸”。
11、[硃点]zhū diǎn
用朱笔圈点。亦指用朱笔作的圈点。
12、[硃粉]zhū fěn
朱色与白色的涂料。
13、[硃砂]zhū shā
亦作“硃沙”。矿物名。旧称丹砂。炼汞的主要原料。色鲜红。可作颜料,亦供药用。以 湖南 辰州 产者为最佳,故又称辰砂。元 无名氏《硃砂担》第二折:“苦奔波,枉生受。有谁人肯搭救。单只被几颗硃砂送了我头。”清 昭槤《啸亭杂录·尹文端公》:“公白晳少鬚眉,丰颐大口,声清扬远闻,著体红瘢如硃砂鲜,目秀而慈,长寸许。”清 沉初《西清笔记·纪文献》:“上命踪跡得之,遂令祈雨,果验。上欲赏之,李 言世外人无所须,乃赐硃沙一盒。”
14、[土硃]tǔ zhū
亦作“土朱”。即代赭石。一种红色矿石,可作药用,亦可作颜料。
15、[硃谕]zhū yù
见“硃批諭旨”。
16、[硃押]zhū yā
用朱笔在封条等上面签字或画花押。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柜式附》:“本官当堂亲验四围底盖俱无损裂及活孔缝痕,随验明锁钥,将锁门硃押,并柜口週围封固。”
17、[硃锭]zhū dìng
用朱砂制的墨锭。
18、[硃印]zhū yìn
朱色印记。清 孔尚任《桃花扇·沉江》:“你看衣裳里面浑身硃印。”《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説着,解开那包袱,把两封纸包拆开,只见包着两百两同泰号硃印上色叶金。”
19、[硃卷]zhū juàn
1.明 清 科举制度,乡、会试卷考生用墨笔书写叫墨卷;然后由专门誊录的人用朱笔誊写,不书姓名,只编号码,使阅卷者不能辨认笔迹,叫做朱卷。发榜后朱卷发还考生,中式者往往刻以送人。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鼠拖卷》:“嘉靖 庚子科,第八十三名举人 颜芳,其硃卷已为房考抹掷案下矣。倐而又在案上,再掷去。已又復襍於所取卷中。”《明史·选举志二》:“考试者用墨,谓之墨卷,誊録者用硃,谓之硃卷。”《清会典事例·礼部·解卷》:“顺治 二年定,乡试填榜拆号之日,将硃墨卷并黏。硃卷大书姓名,墨卷大书名数。” 2.特指中式朱卷文章。《儒林外史》第二回:“老先生的硃卷,是晚生熟读过的,后面两大股文章,尤其精妙。”《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从次日起,便去拜房师,拜座师,认前辈,会同年,会同门,公请老师,赴老师请,刻齿録,刻硃卷。”
20、[硃书]zhū shū
犹朱批谕旨。清 方苞《两朝圣恩恭纪》:“圣祖仁皇帝 硃书:‘戴名世 案内 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英杰归真》:“今吾真圣主天王于天酉年转天时,蒙天父暗置一硃书在燕寝门眉罅中,批云‘天王大道君王全’七字,是君王父寻着的,邻县邻乡是人皆知。”参见“硃批諭旨”。
21、[硃字诏]zhū zì zhào
皇帝用朱笔写的诏书。《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己未,以硃字詔赐帝师所居 萨斯嘉 部。”
22、[硃笔帖]zhū bǐ tiē
犹朱笔官票。
23、[硃批谕旨]zhū pī yù zhǐ
清 制,内外奏章或特降之旨,由皇帝用朱笔批示,以示出于亲笔。《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有《世宗宪皇帝硃批諭旨》三百六十卷。亦省作“硃批”、“硃諭”。《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所载臣工奏摺,凡二百二十三人。多者以一人分数册,少者以数人合一册。所奉硃批,一一恭録。”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九》:“乾隆 初,有言东南之土肌理横,故宜水;西北之土肌理直,故不宜水。硃批曰:‘所奏情形是。’於是积数年之疑豁然矣。”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琦公(琦善)递亲供时,随呈黄摺匣一扣,内皆 宣宗 亲笔硃諭。”燕谷老人《续孽海花》第四六回:“不多一会儿,就硃諭下来,叫老爷回籍。”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一来有许多话写不明白,二来上一个奏折,要起草稿,要誊正,送进宫来,等候朱批;主上有什么要问的地方,再下诏书,秀成 再上奏折,这样一来,就要半个月。”
24、[硃红标判]zhū hóng biāo pàn
旧时官员批阅公文时用红笔作的点、圈、勾等记号。《醒世姻缘传》第七回:“拆开看时,里面却是半张雪白的连四纸,翠蓝的花边,焌黑的楷书字,大大硃红标判,方方的一颗印。”亦省作“硃判”。《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那硃判的日子下面还有‘五百’二字,翻面就照出来了。”
25、[滴露研硃]dī lòu yán zhū
见“滴露研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