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bì

释义:1.亦作“鞞”。2.古代朝觐或祭祀时遮蔽在衣服上的一种服饰。后亦借指朝服。

组词

裘鞸

拼音

笔顺

𠃍 𠃍

同音字

拼音为bì的字 拼音为bi的字

基础解释

古同“韠”。”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鞸-辞源3

【鞸】20画 4655·41.bì  ㄅㄧˋ  卑吉切,入,質韻,幫。質部。蔽膝,古代朝覲或祭祀時遮蔽在衣服前面的一種服飾。同“韠”。大戴禮 公符:“朝服素鞸。”2.bǐng  ㄅㄧㄥˇ  古今韻會舉要補鼎切。耕部。刀劍鞘。詩 小雅 瞻彼洛矣:“君子至止,鞸琫有珌。”傳:“鞸,容刀鞸也。”疏:“古之言鞸,猶今之言鞘。”鞸,一本作“鞞”。鞞,刀鞘上飾。見 清 馬瑞辰 毛詩傳箋通釋二二。

鞸-中華大字典

1、鞸讀音:簿必切,音佖,質韻。釋文:䩛或字。《集韻》:䩛。車束也。或从畢。
2、鞸讀音:壁吉切,音畢,質韻。釋文:韠或字。《集韻》:韠。韍也。或从革。
3、鞸讀音:補鼎切,迥韻。釋文:鞞或字。《韻會舉要》:鞞。刀室也。或作~。《互詳鞞字》。
4、䩛讀音:簿必切,音佖,質韻。釋文:車束也。見《說文》。
 〔注〕:鍇曰。車上凡束之處。
 〔按王注。桂氏曰。䪐、~、同。段氏曰。考工記、天子圭中必。注。讀如鹿車縪之縪。必、~、縪、同字。筠按二說皆得之〕。
5、䩛讀音:毗至切,音鼻,寘韻。釋文:車革曰~。見《集韻》。
6、䩛讀音:兵媚切,音毖,寘韻。釋文:轡或字。《集韻》:轡。馬轡也。或作~。
7、䩛讀音:薄密切,音虏,質韻。釋文:束也。見《集韻》。
8、鞞讀音:補頂切,迥韻。釋文:刀室也。見《說文》。
 〔按詩瞻彼洛矣。~琫有珌。傳。~、容刀~也。公劉。~琫容刀。傳。下曰~。疏引正義曰。~者、刀鞘之稱。蓋~之爲言裨也。刀室、所以保護刀者。漢人曰削。俗作鞘。一也。惟攷玉篇。珌、古文作琕。釋文。~、亦作琕。毛鄭詩攷正。遂謂珌、刀下飾。乃~也。并据釋名下末之飾曰琕。以正說文。竊謂劉雖襲毛下曰~之云。而大非毛意。杜預本之以注左傳云。~、佩刀削上飾。且互譌上下矣。諸說紛糾。當從說文詩傳疏爲正〕。
9、鞞讀音:補弭切,音俾,紙韻。釋文:劒削也。《方言》:劒削。自河而西燕趙之間、謂之室。自關而西、謂之~。
 〔注〕:~、方婢切。
 〔按韻會舉要上聲四引說文。劒室也。上聲二十五引說文。刀室也〕。
10、鞞讀音:麀彌切,音卑,支韻。釋文:牛~、漢縣名。屬犍爲郡。東晉曰~縣。屬蜀郡。當今四川簡縣西有陽安城是。
11、鞞讀音:蒲糜切,音皮,頻彌切,音脾,支韻。釋文:郫或字。《集韻》:郫。縣名。在蜀。或作~。
12、鞞讀音:駢迷切,音粃,齊韻。釋文:騎鼓也。《禮記月令》:命樂師修鞀~鼓。
 〔按文選藉田賦注云。~、與鼙同〕。
13、韠讀音:壁吉切,音必,質韻。釋文:韍也。所以蔽前。以韋。下廣二尺。上廣一尺。其頭五寸。一命縕~。再命赤~。見《說文》。
 〔按左桓二年傳疏云。黻之與~。祭服他服之異名耳。其體制則同。玉藻說玄端服之~云。~、君朱。大夫素。士爵韋。發首言~。句末言韋。明皆以韋爲之。凡~皆象裳色。言君朱大夫素。則尊卑之~。直色別而已。無他飾也。其黻則有文飾焉。明堂位曰。有虞氏服黻。夏后氏山。殷火。周龍章。鄭玄云。韍、冕服之~也。舜始作之。以尊祭服。禹湯至周。增以畫文。後王彌飾也。山、取其仁可仰也。火、取其明也。龍、取其變化也。天子備焉。諸侯而下。卿大夫山。士汳韋而已〕。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裘鞸]qiú bì

相传 孔子 初相 鲁,鲁 人谤诵之曰:“麛裘而韠,投之无戾;韠而麛裘,投之无邮。”及三年政成,化行,民又作诵曰:“衮衣章甫,实获我所;章甫衮衣,惠我无私。”事见《回氏春秋·乐成》、《孔丛子·陈士义》。麛裘,古时常服。韠即蔽膝,古时朝祭之服。二者不共用。后以“裘鞸”比喻不为时人所习惯的政令。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颂赞》:“晋 舆之称原田,鲁 民之刺裘鞸,直言不咏,短辞以讽。”鞸,同“韠”。

2、[鞸琫]bì běng

1.佩刀鞘上饰物。 2.引申为佩刀从戎。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鞸的反义词 鞸的近义词 鞸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鞸能组什么词
  • 鞸能组什么词语
  • 鞸可以组什么词
  • 鞸可以组什么词语
  • 鞸字可以组什么词
  • 鞸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鞸字能组什么词
  • 鞸字能组什么词语
  • 鞸字开头的成语
  • 鞸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