窊
拼音:wā
释义:1.〈方〉同“洼”(用于地名)。
组词
窊下 坳窊 窊隆 窊亚 窊坎 窊皱 窊凸 窊黩 窊樽 杓窊印 苑窊妇人拼音
wā笔顺
丶 丶 ㇇ 丿 丶 丿 丿 𠄌 丶 ㇏同音字
拼音为wā的字 拼音为wa的字基础解释
同“洼”(用于地名):南~子。赤泥~(都在山西)。详细解释
低凹;低下
字又作“窳”
窳,同窊。——《集韵》
窊隆异等。——左思《吴都赋》
又如:皱(皱瘪;皮肤凹隐下去的样子);窊凸(凹凸,低下和高起);窊下(低陷;低洼);窊坳(凹坑);窊坎(洼地);窊隆(低昂;凹凸);窊樽(指中间凹下状如酒器的岩石)
卷缩的样子 。
如:窊亚(缭乱的样子)
喻衰落 。
如:窊黩(谓衰落黑暗)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窊-中華語文大辭典窊窊ㄨㄚwā〈書〉凹陷;低窪。[例]石有~顛者,因修之以藏酒(唐‧元結〈抔樽銘序〉)。
窊-漢語大字典窊
《説文》:“窊,污衺下也。从穴,瓜聲。”
wā 《廣韻》烏瓜切,平麻影。又烏㕦切。魚部。
(1)低凹;低下。《説文·穴部》:“窊,污衺下也。”段玉裁注:“凡下皆得謂之窊。”《廣韻·禡韻》:“窊,下處也。”《漢書·禮樂志》:“都荔遂芳,窅窊桂華。”顔師古注引蘇林曰:“窊,音窊下之窊。”晋左思《吴都賦》:“原隰殊品,窊隆異等。”唐元結《杯樽銘序》:“石有窊顛者,因修之以藏酒。”宋魏泰《東軒筆録》卷十二:“其婢執箕帚治地,至堂前,孰視地之窊處。”
(2)卷缩貌。宋梅堯臣《次韻和永叔嘗新茶雜言》:“味久迴甘竟日在,不比苦硬令舌窊。”
(3)喻衰落。晋陶潛《命子》:“時有語默,運因隆窊。”
(4)木名。宋趙汝适《諸蕃志·蘇木》:“(蘇木)聽民採取,去皮曬乾,其色紅赤,可染緋紫,俗號曰窊木。”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wā
1、[窊亚]wā yà
缭乱貌。
2、[窊樽]wā zūn
指中间凹下状如酒器的岩石。
3、[窅窊]yǎo wā
深远的样子。窊(wā)。
4、[窊黩]wā dú
谓衰落黑暗。
5、[隆窊]lóng wā
高出和洼下。引申为贵贱、穷通、尊卑。
6、[窊坎]wā kǎn
洼地。
7、[坳窊]ào wā
地面的低洼处。
8、[窊凸]wā tū
凹凸,低下和高起。
9、[窊隆]wā lóng
低昂;凹凸。
10、[窊下]wā xià
低陷、低洼。
11、[窊皱]wā zhòu
凹陷起皱。
12、[杓窊印]sháo wā yìn
印纽刻成鸷鸟形的印。即鹰纽印。行军诏赐将帅所使用。杓窊,古契丹语。
13、[苑窊妇人]yuàn wā fù rén
古时加于蚕神的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