陿
拼音:xiá
释义:1.狭隘;狭窄。2.使狭窄。3.两山间水道;峡谷。
组词
陿薄 陿小 阻陿 褊陿拼音
xiá笔顺
㇌ 丨 一 一 丿 丶 丿 丶 丿 丶 ㇄同音字
拼音为xiá的字 拼音为xia的字基础解释
古同“狭”。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陿-漢語大字典陿
⁹陿xiá 《廣韻》侯夾切,入洽匣。
(1)同“狹”。窄。《集韻·洽韻》:“陜,《説文》:‘隘也。’或作陿、狹。”《楚辭·嚴忌〈哀時命〉》:“肩傾側而不容兮,固陿腹而不得息。”洪興祖補注:“陿,隘也。”《漢書·景帝紀》:“郡國或磽陿,無所農桑࣪'՜。”顔師古注:“陿,謂褊隘也。”
(2)同“峽”。山夹水的地方。《楚辭·劉向〈九歎·思古〉》:“聊浮遊於山陿兮,步周流於江畔。”洪興祖補注:“(陿)與峽同。”《漢書·趙充國傳》:“遣騎候四望陿中,亡虜。”顔師古注:“山陗而夾水曰陿。四望者,陿名也。”
1、陿讀音:轄夾切,音洽,洽韻。釋文:
❶褊隘也。《漢書景帝紀》:郡國或磽~。
❷陜或字。見《集韻》。
2、峽讀音:轄夾切,音洽,洽韻。釋文:
❶陜或字。《說文渥部》:陜。隘也。或作~。
❷兩山之間也。《淮南原道》:仿洋于山~之旁。
❸山夾水也。見《廣韻》。
〔按連絡兩地之狹地、曰地~。齧朿海水之狹路者、曰海~〕。
❹~崥。山足也。《太玄增》:賴彼~崥。
❺山名。在今浙江蕭山縣南三十里。見《明一統志》。
〔又〕:巫~。山名。《明一統志》:巫~、卽巫山也。與西陵~歸~竝稱三~。〔在今四川巫山縣東三十里。與湖北巴東縣相接〕。
〔又〕:~石。山名。《唐書高少逸傳》:少逸爲陝虢觀察使。中人責~石驛吏。〔在今山西晉城縣南三十里〕。
❻水名。〔劉禹錫詩〕:~水秋來不恐人。
〔按~水、卽三~水。出巫山。在今四川巫山縣東〕。
❼州名。唐置。在今湖北東湖縣西北。
❽~江。縣名。明置。屬江西省。贛水下流至此。因山峽一束。故以取名。
3、狹讀音:轄夾切,音洽,洽韻。釋文:
❶小也。《書咸有一德》:無自廣以~人。
❷陜或字。《集韻》:陝。隘也。或作~。
❸同陿。《詩葛屢序》:魏地陿隘。《釋文》:陿本作~。
❹同脥。《爾雅釋蟲注》:身脥而長。《釋文》:脥、本今作~。
4、狹讀音:轄甲切,音匣,洽韻。釋文:同狎。今爲闊~。見《玉篇》。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iá
1、[陗陿]qiào xiá
险峻窄狭。
2、[陿小]xiá xiǎo
狭小。引申为鄙陋。
3、[阻陿]zǔ xiá
谓狭窄不易通过。
4、[险陿]xiǎn xiá
见“险狭”。
5、[褊陿]biǎn xiá
见“褊狭”。
6、[硗陿]qiāo xiá
亦作“磽狭”。瘠薄狭隘。亦指瘠薄狭隘的土地。
7、[湫陿]qiū xiá
低湿狭窄。
8、[陿陋]xiá lòu
狭小闭塞。
9、[陿薄]xiá báo
谓土地狭小贫瘠。
10、[迫陿]pò xiá
见“迫狭”。
11、[阔陿]kuò xiá
宽与狭。谓距离的远近。
12、[迮陿]zé xiá
见“迮狭”。
13、[阸陿]è xiá
险隘。
14、[陿坐]xiá zuò
谓拥挤地坐在一起。
15、[陿腹]xiá fù
收腹屏气。形容畏惧。
16、[陿促]xiá cù
狭窄;局促。
17、[隘陿]ài xiá
见“隘狭”。
18、[迩陿]ěr xiá
见“邇狭”。
19、[陿隘]xiá ài
1.狭窄迫隘。《诗·魏风·葛屦序》:“魏 地陿隘,其民机巧趋利。”陆德明 释文:“陿……本或作狭,依字应作陜。”《资治通鉴·晋武帝咸宁五年》:“隆(马隆)以山路陿隘,乃作扁箱车。”胡三省 注:“陿,与狭同。车箱扁,则可行狭路。”《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初,拜甡 命筑门外短墙,委曲陿隘,仅容二三人得过,以防 蒙古 夺门。” 2.谓心胸、见识等不宏大宽广。《淮南子·本经训》:“大而行小,则陿隘而不容。”高诱 注:“行小则政陿隘而不容包臣下。”清 厉鹗《东城杂记·自序》:“虽见闻陿隘,或遇嘉客见临,聊举为茗盌閒谈资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