阇
拼音:dū
释义:1.城门上铺的台;泛指台子。
组词
阇里 阇台 必阇赤 伐阇罗 耆阇崛山拼音
dū笔顺
丶 丨 𠃌 一 丨 一 丿 丨 𠃍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dū的字 拼音为du的字基础解释
城门上的台。详细解释
〈名〉
城门上的台
又如:阇台(城门上的台)
泛指台
阇谓之台。——《尔雅》
西夷气如室屋,南夷气如阇台。——《晋书》
瓮城市里 。
如:阇里(街巷)
另见 shé
闍 shé
——梵文音译字。佛家语。
如:阇王(佛家语。人名。阿阇世王的略称。又称“阇世”);阇利(佛家语。梵语 jala 的音译。水的异名);阇提(佛家语。梵语 Jāti的音译。花名。即“金钱花”);阇维(佛家语。指僧死后加以火化);阇婆隶(佛教用语。饿鬼)
另见 dū
1. 阇 [dū]
- 阇 [dū]
城门上的台
又如:阇台(城门上的台)
泛指台
阇谓之台。——《尔雅》
西夷气如室屋,南夷气如阇台。——《晋书》
瓮城市里 。
如:阇里(街巷)
另见 shé
闍 shé
——梵文音译字。佛家语。
如:阇王(佛家语。人名。阿阇世王的略称。又称“阇世”);阇利(佛家语。梵语 jala 的音译。水的异名);阇提(佛家语。梵语 Jāti的音译。花名。即“金钱花”);阇维(佛家语。指僧死后加以火化);阇婆隶(佛教用语。饿鬼)
另见 dū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阇-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闍
阇-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阇(闍)dū
书城门上的台。另见1153页shé。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dū
1、[阇维]dū wéi
梵语。指人死后火化。
2、[阇台]dū tái
城门上的台。
3、[阇毗]dū pí
同“闍维”。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译经下·求那跋摩》:“即於 南林 戒坛前,依外国法闍毗之。”明 朱权《冲漠子》第二折:“把一箇为糟堤送上南巢去,把一箇因酒海又闍毗。”
4、[阇黎]dū lí
梵语音译词。高僧。泛指僧人。
5、[阇里]dū lǐ
街巷。
6、[耆阇]qí dū
耆闍崛山 的简称。
7、[罗阇]luó dū
古 高昌 对于糜粥之称。
8、[闉阇]yīn dū
1.古代城门外瓮城的重门。《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闍,有女如荼。”毛 传:“闉,曲城也。闍,城臺也。”马瑞辰 通释:“闍为臺门之制,上有臺则下必有门,有重门则必有曲城,二者相因。‘出其闉闍’谓出此曲城重门。”后泛指城门或城楼。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玄宗 亲御闉闍,临视诛讨。”明 张煌言《闽南行》诗:“迴首百雉蚤悬灯,照耀闉闍光为赤。”清 恽敬《祭张皋文文》:“送予闉闍,顿軛而语,谁知死别,成此终古。” 2.《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闍”汉 郑玄 笺:“闍读当如彼都人士之都,谓国外曲城之中市里也。”后人据此以“闉闍”指城市街里。唐 张九龄《南阳道中作》诗:“驱马歷闉闍,荆榛翳阡陌。”宋 叶适《齐云楼》诗:“虚景混空苍,嚣声收远肆;闉闍虽散阔,栏槛皆堪记。”清 方文《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厥兄隐水国,从不履闉闍。”
9、[兰阇]lán dū
亦作“兰奢”。梵语或伊朗语译音。为褒赞之辞。
10、[阇婆达]dū pó dá
见“闍婆婆达”。
11、[阇提花]dū tí huā
金钱花的别名。
12、[必阇赤]bì dū chì
蒙古语音译。
13、[毗舍阇]pí shè dū
类似罗刹的鬼神之一,梵文pi?āca,音译又作毕舍遮、毗舍遮、臂舍柘,意为食血肉鬼、啖精气鬼或癫狂鬼。
14、[伐阇罗]fá dū luó
佛教名词。梵文的音译。意译为金刚。相传为古 印度 婆罗阿迭多王 之子,后佛教以为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天神。
shé
1、[阿阇黎]ā shé lí
亦作“阿闍梨”。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轨范师”。可矫正弟子的行为,为其轨则模范,是高僧的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