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
拼音:luàn
释义:1.没有秩序。2.战争,武装骚扰。3.使混乱;使紊乱。4.胡乱;任意。5.(心绪)不宁。6.男女关系不正当。7.社会动荡不安(跟“治”相对)。8.危害;祸害。9.〈书〉乐曲的末章;辞赋中最后总括全篇要旨的一段。
组词
混乱 慌乱 骚乱 搅乱 乱世 动乱 忙乱 捣乱 内乱 乱弹琴 乱哄哄 乱蓬蓬 乱糟糟 乱摊子 出乱子 闹乱子 眼花缭乱 拨乱反正 违法乱纪 胡思乱想 群魔乱舞 乱七八糟 胡言乱语 杂乱无章拼音
luàn笔顺
丿 一 丨 丨 𠃍 一 乚上撇短小,横画稍长,左伸,“口”大小适中。竖弯钩圆转自然,钩尖朝上,钩底宜平。
同音字
拼音为luàn的字 拼音为luan的字基础解释
1.没有秩序和条理:~七八糟。 2.武装骚扰:兵~。叛~。 3.使混乱;使紊乱:捣~。以假~真。 4.任意;随便:不许~扔纸屑。详细解释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同本义
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
治理
予有乱臣十人。——《论语》
又如:乱政(治理政务;干扰、败坏政治)
扰乱;打乱;使乱
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沽名乱政。——清· 张廷玉《明史》
与江水乱。——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乱行(打乱了的行列);乱目(扰乱视觉);乱神(扰乱心神)
淫乱,玩弄
始乱之,终弃之。——元稹《会真记》
又如:乱失(淫乱放荡)
败坏;破坏
坏法乱纪。——《礼记·礼运》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微子》
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又如:乱家(伦常败坏的家庭);乱俗(败坏风俗);乱纪(败坏法纪)
违反 。
如:乱嗣(违反宗法社会谪长继承(制度))
混淆 。
如:乱实(混淆事实);乱名(混淆名称)
为丧事奔忙
他父亲死了,我在他家帮着乱了几日
烦乱
当时曹操心乱,不能稳睡。——《三国演义》
又如:乱志(烦乱的心志)
横渡
乱于河。——《书·禹贡》
昏乱;迷乱
酒乱其神也。——《荀子》
又如:乱行(昏乱的行为);乱命(临死前神志昏迷时留下的遗言);乱性(迷乱心性);乱朝(昏乱的朝廷)
混乱;无秩序
视其辙乱。——《左传·庄公十年》
人影散乱。——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群莺乱飞。——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又如:乱法(混乱的法令);乱纪(混乱的时代);乱哄(混乱;吵闹);乱松松(头发散乱蓬松的样子);乱人(违背正道或制造混乱的人)
混杂,杂
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韩非子》
又如:乱烘烘(纷杂混乱的样子);乱葬地(乱葬岗,乱葬埂。旧时埋葬无主尸体和死去的穷人的地方)
随意,随便;任意
乱罚无罪,杀无辜。——《书·无逸》
又如:乱背弓空(意借债);乱开玩笑;乱吃;乱出主意;乱跑;乱说乱动
很,非常 。
如:乱有面子
叛乱;动乱;不安定
治乱非天也。——《荀子·天论》
又
禹以治, 桀以乱。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论语·泰伯》
吴民之乱。——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
大阉之乱。
桀纣暴乱。——《韩非子·五蠹》
乱者四应。——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避乱江东。——《资治通鉴》
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又如:乱邦(动乱的国家);乱危(动乱;不安定);乱法(引起国家动乱);乱萌(动乱的苗头);乱言(作乱的话);乱逆(叛乱,叛逆);乱贼(叛乱);乱谋(叛乱的阴谋);乱党(旧时当政者对叛逆集团或其成员的称谓)
淫乱的事,男女胡乱的性交
欲与乱,以止其口。——《汉书·衡山王传》
又如:乱气(淫乱之气);乱族(家族内部的淫乱);乱孽(淫乱邪恶)
危害;祸乱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霍光传》
又如:乱首(祸乱的开端);乱根(祸乱的根源);乱萌(祸乱的苗子);乱祸(祸乱)
乐章的尾声叫做乱 。辞赋里用在篇末,总括全篇思想内容的文字也叫乱
乱曰。——《楚辞·屈原·涉江》
〈动〉
〈形〉
〈副〉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乱-汉语大词典乱luan
ㄌㄨㄢˋ
〔《广韵》郎段切,去换,来。〕
亦作“乿”。
1.无秩序;混乱。
●《逸周书·武称》:“岠险伐夷,并小夺乱。”
朱右曾校释:“百事失纪曰乱。”
●《汉书·项籍传》:“﹝羽﹞乃自刭。王翳取其头,乱相輮蹈争羽相杀者数十人。”
●隋王通《中说·王道》:“制理者参而不一乎,陈事者乱而无绪乎?”
●唐韩愈《南山诗》:“或乱若抽笋,或嵲若注灸。”
●老舍《神拳》第四幕:“咱们打得勇,可也打得乱。”
2.叛乱;动乱。
●《左传·隐公元年》:“郑共叔之乱,公孙滑出奔卫。”
●《汉书·东方朔传》:“秦兴阿旁之殿而天下乱。”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君臣离而名教薄,世多乱而时不治。”
●唐韩愈《唐故中散大夫胡良公墓神道碑》:“州经乱,无孔子庙。”
3.淫乱。
●《汉书·霍光传》:“显寡居,与子都乱。”
●唐元稹《莺莺传》:“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生意其孤寝可乱,逾垣入。”
4.昏乱;迷乱。
●《易·萃》:“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高亨注:“乱者,神志昏乱也。”
●《汉书·于定国传》:“定国食酒至数石不乱,冬月请治谳,饮酒益精明。”
●老舍《骆驼祥子》一:“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
5.横暴无道。
●《管子·君臣下》:“为人君者,倍道弃法而好行私谓之乱。”
●《汉书·高帝纪下》:“大王起于细微,灭乱秦,威动海内。”
6.危害;祸害。
●《汉书·霍光传》:“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宣后乱秦,吕氏危汉。”
7.败坏;扰乱。
●《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汉书·高帝纪下》:“帝,人主,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迎六宫家人留止内房,毁人伦之叙,乱男女之节。”
●宋苏辙《李方叔新宅》诗:“我年七十无住宅,斤斧登登乱朝夕。”
●《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惟李承之见安石双眼多白,谓是奸邪之相,他日必乱天下。”
8.混杂;混淆。
●《韩非子·喻老》:“宋人有为其君以像为楮叶者……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此取与之大际,其分不可乱者也。”
●唐王昌龄《采莲曲》:“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泉声不甚悍激,涓涓淙潺,与琴声相乱。”
9.弥漫。
●南朝宋鲍照《代阳春登荆山行》:“花木乱平原,桑柘盈平畴。”
●宋周紫芝《竹坡诗话》:“东坡游西湖僧舍,壁间见小诗云:‘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问谁所作,或告以钱塘僧清顺者,即日求得之。”
10.纷繁。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二:“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攲危实怕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元何中《枥溪》诗:“山花已乱发,烟暖东风迟。”
11.随便;任意。
●《书·无逸》:“乱罚无罪,杀无辜。”
●孙星衍疏:“妄行杀罚。”
●《汉书·五行志中上》:“﹝成帝﹞挺身独与小人晨夜相随。乌集醉饱吏民之家,乱服共坐,溷肴亡别。”
●晋潘岳《西征赋》:“浑鸡犬而乱放,各识家而竞入。”
●唐杜荀鹤《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诗:“遍搜宝货无藏处,乱杀平人不怕天。”
●欧阳山《高干大》第十章:“唉,不敢乱开玩笑。”
12.治理。
●《书·顾命》:“其能而乱四方。”
蔡沈注:“而,如;乱,治也。”
●《庄子·逍遥游》:“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
●汉崔骃《官箴·司徒箴》:“乃立司徒,乱兹黎庶。”
13.横渡。
●《诗·大雅·公刘》:“涉渭为乱,取厉取锻。”
●孔颖达疏:“水以流为顺,横渡则绝其流,故为乱。”
●朱熹集传:“乱,舟之截流横渡者也。”
●南朝齐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东乱三江,西浮七泽。”
●宋曾巩《刑部郎中张府君神道碑》:“府君遂乱江往虑之,二十人者得不死。”
●明唐寅《中州览胜序》:“北乱杨子,历彭城,渐于淮海,抵大梁之墟。”
14.过;至。
●《汉书·杨王孙传》:“昔帝尧之葬也,窾木为椟,葛藟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
颜师古注:“乱,绝也。”
15.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
●《论语·泰伯》:“《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朱熹集注:“乱,乐之卒章也。”
●清黄生《义府·乱》:“乐之卒章为乱,即繁音促节之意。”
16.指末尾的演奏或吟唱。
●《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文,鼓;武,铙。
●宋朱熹《庐山杂咏·陶公醉石归去来馆》:“临风一长啸,乱以《归来篇》。”
17.辞赋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话。
●《楚辞·离骚》:“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王逸注:“乱,理也,所以发理辞指,总撮其行要也。”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乱曰:佳侠函光,陨朱荣兮,嫉妒闟茸,将安程兮!”
颜师古注:“乱,理也,总理赋中之意。”
●宋辛弃疾《生查子》词:“最爱雪边人,楚些裁成乱。”
18.乱弹的省称。指京剧。
●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二集第五章:“从前享大名的角儿,差不离都有文武兼全、昆乱不挡的本领。”
参见“乱弹”。
19.通“率”,大抵。
●《书·梓材》:“王启监,厥乱为民。”
●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说下》:“乱者,率之借字也。乱字古音在元部,率字古音在术部,而率字得通作乱者,古元、术二部音读相通。”
●曾运干正读:“乱,今文读为率,声之转也。言建国置侯,大率为民也。”
1、乱釋文:俗亂字。見《正字通》。
2、亂讀音:盧玩切,鑾去聲,翰韻。釋文:
❶治也。從乙。、乙治之也。見《說文》。
〔按~之訓治。如論語武王曰予有~臣十人是也〕。
❷不治也。凡事物不治皆曰~。《爾雅釋訓》:夢夢、訰訰。~也。
❸事未定之時。《禮記檀弓》:夫婦方~。
〔注〕:喪次。男女哭位未成列也。
❹橫流而濟也。《書禹貢》:~於河。
❺不安也。《王逸大招章句》:屈原流放九年。憂思煩~。
❻迷離也。〔劉長卿詩〕:衡岳千峰~。禪房何處尋。
❼樂之末章。《論語泰伯》:關睢之~。〔古賦篇末。皆有~以總發其要旨〕。
❽霍~。病名。中暑而吐瀉也。《通典》:夏月暑時歐洩霍~之病。相隨屬也。
❾兵寇也。《左文七年傳》:兵作於內爲~。
3、釠釋文:亂俗字。見《康熙字典引龍龕手鑑》。〔影鈔遼刻本作釠。注云、俗音亂〕。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luàn
1、[杂乱]zá luàn
多而乱,没有秩序或条理:院子里~地堆着木料、砖瓦。
2、[凌乱]líng luàn
不整齐;没有秩序:~不堪。楼上传来~的脚步声。也作零乱。
3、[慌乱]huāng luàn
慌张而混乱:脚步~。心中一点儿也不~。
4、[添乱]tiān luàn
增加麻烦:人家这是在谈正事,你别在一旁~了。
5、[战乱]zhàn luàn
指战争时期的混乱状况。
6、[手忙脚乱]shǒu máng jiǎo luàn
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
7、[忙乱]máng luàn
事情繁忙而没有条理:工作~。克服~现象。
8、[胡乱]hú luàn
1.马虎;随便:~涂上几笔。~吃了两口就走了。 2.任意;没有道理:他话还没听完,就~批评一气。粮食不能~糟蹋。
9、[乱套]luàn tào
乱了次序或秩序:会场上吵成一片,乱了套了。
10、[脏乱]zāng luàn
又脏又乱。
11、[混乱]hùn luàn
没条理;没秩序:思想~。秩序~。
12、[紊乱]wěn luàn
杂乱;纷乱:秩序~。思路~。
13、[扰乱]rǎo luàn
搅扰;使混乱或不安:~治安。~思路。~睡眠。
14、[打乱]dǎ luàn
1.干扰(如加以妨碍或使改变方针或使停止) 2.破坏已定的、合意的或井井有条的秩序或扰乱适当安排。
15、[乱世]luàn shì
指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
16、[捣乱]dǎo luàn
1.进行破坏;扰乱。 2.(存心)跟人找麻烦。
17、[叛乱]pàn luàn
武装叛变:发动~。~分子。
18、[大乱]dà luàn
秩序严重破坏;大骚乱。
19、[乱真]luàn zhēn
模仿得很像,使人不辨真伪(多指古玩、书画):以假~。复制精细,几可~。
20、[散乱]sǎn luàn
不整齐;没条理;纷乱。
21、[动乱]dòng luàn
(社会)骚动变乱:局势~。发生了一场~。
22、[错乱]cuò luàn
无次序;失常态:颠倒~。精神~。
23、[乱动]luàn dòng
混乱、动荡。
24、[骚乱]sāo luàn
混乱不安。
25、[搅乱]jiǎo luàn
搅扰使混乱;扰乱:~人心。~会场。
26、[乱发]luàn fà
1.使头发散乱。 2.散乱的头发。
27、[乱说]luàn shuō
随意胡说。
28、[内乱]nèi luàn
指由国内的政治、经济等原因引起的社会动乱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暴力行动和战争。
29、[霍乱]huò luàn
1.急性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是霍乱弧菌。症状是腹泻,呕吐,大便很稀,像米泔水,四肢痉挛冰冷,休克。患者因脱水而眼窝凹陷,手指、脚趾干瘪。 2.中医泛指有剧烈吐泻、腹痛等症状的胃肠疾患。
30、[纷乱]fēn luàn
杂乱;混乱:思绪~。~的脚步声。
31、[乱飞]luàn fēi
1.在空中无秩序地飞过或顺风而行。 2.不定地从一地方移到另一地方。
32、[乱来]luàn lái
胡乱行事。
33、[搞乱]gǎo luàn
1.使交织或混杂得难于分开。 2.使糊涂。
34、[乱叫]luàn jiào
胡乱喊叫;没有秩序的大声叫喊。
35、[治乱]zhì luàn
整治、改变混乱状况:积极 ~,美化环境。
36、[淫乱]yín luàn
1.在性行为上放纵,违反道德准则。 2.发生淫乱行为:聚众~。
37、[乱子]luàn zi
祸事;纠纷:闹~。出~。
38、[暴乱]bào luàn
破坏社会秩序的武装骚动:武装~。平定~。
39、[乱伦]luàn lún
指在法律或风俗习惯不允许的情况下近亲属之间发生性行为。
40、[乱搞]luàn gǎo
1.胡搞,乱来。 2.随便发生性行为。
近义词
luàn
1、[慌]huāng
1.急;不沉着:~张。~忙。 2.恐惧;不安:惊~。心~。 3.表示难以忍受:闷得~。
反义词
luàn
1、[齐]qí
1、[齐]jì
1、[齐]zī
1、[齐]zhāi
1.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2.达到,跟什么一般平。3.同时;同样;一起。4.全;完全。5.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6.中国朝代名。
1.调剂。后作“剂”。2.药剂。后作“剂”。3.界限;分际。4.成功;成熟。后作“济”。
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
1.同“斋”。2.斋戒。3.庄敬。
2、[治]zhì
1.治理:~家。~国。自~。~标。~本。~淮(淮河)。 2.指安定或太平:~世。天下大~。 3.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县~。府~。省~。 4.医治:~病。我的病已经~好了。 5.消灭(害虫):~蝗。~蚜虫。 6.惩办:~罪。惩~。处~。 7.研究:~学。 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