镐
拼音:hào
释义:1.西周的国都,在今陕西省长安西北。
组词
镐池 镐京 镐洛 镐宴 西镐 周镐 镐池君拼音
hào笔顺
丿 一 一 一 𠄌 丶 一 丨 𠃍 一 丨 𠃌 丨 𠃍 一同音字
拼音为gǎo的字 拼音为gao的字基础解释
镐京,西周都城。在今陕西长安西北。公元前771年,镐京为犬戎攻破,周王朝迁都洛邑。详细解释
〈名〉
(形声。从金,高声。本义:温器)
同本义
镐,温器也。——《说文》
镐京。古都名。西周国都,在今陕西西安西南
王在在镐。——《诗·小雅·鱼藻》
又如:镐洛(镐京与洛阳的并称)
姓
〈形〉
通“皓”。光明的样子 。
如:镐镐(光明的样子)
另见 gǎo
〈名〉
镐头 。俗称“十字镐”
另见 hào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镐镐-辞源3同:鎬鎬
镐镐-汉语大词典镐镐光明貌。镐,通“皓”。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其华表则镐镐铄铄,赫奕章灼。”
李善注:“镐镐铄铄……皆谓光显昭明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hào
1、[镐京]hào jīng
1.古都名。西周 国都。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南 沣水 东岸。周武王 既灭 商,自 酆 徙都于此,谓之 宗周,又称 西都。《诗·大雅·文王有声》:“考卜维王,镐京 辟廱。”其后 汉武帝 在此凿 昆明池,遂沦入池内。今 丰镐村、镐京观 一带发现有 西周 遗址和墓葬。 2.借指京都。唐 张说《奉和兴庆宫酺宴》:“镐京 陪乐饮,栢殿奉文飞。”宋 苏轼《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小儿队》:“镐京 广燕,方云集於縉绅。”
2、[丰镐]fēng hào
1.亦作“丰鄗”。周的旧都。 2.借指国都。 3.明人亦借指留都南京。
3、[风镐]fēng hào
一种以压缩空 气为动力的轻型采掘工具。用于破碎岩石等。
4、[镐饮]hào yǐn
《诗·小雅·鱼藻》:“王在在 镐,岂乐饮酒。”郑玄 笺:“天下平安,万物得其性。
5、[镐宴]hào yàn
谓天下太平,君臣同乐。
6、[宴镐]yàn hào
《诗·小雅·鱼藻》:“王在在 镐,岂乐饮酒。”郑玄 笺:“天下平安,万物得其性。武王 何所处乎?处於 镐京,乐八音之乐,与羣臣饮酒而已。”后遂以“宴镐”为天下太平君臣同乐之典。唐 张说《奉和圣制暇日与兄弟同游兴庆宫作应制》诗:“汉武 横 汾 日,周王 宴 镐 年。”唐 杨巨源《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之三:“戈偃征 苗 后,诗传宴 镐 初。”
7、[鐯镐]zhuō hào
刨地的镐。
8、[镐洛]hào luò
西周 古都 镐京 和 东周 古都 洛阳 的并称。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运河 虽淤涸,而 燕京 之势力不衰者,一由积之既久,取精用宏,与千年前之 镐 洛 相等。一由海道既通,易河运以海运。”
9、[手镐]shǒu hào
一种采掘用的镐。
10、[西镐]xī hào
西周 国都 镐京。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周平王 东迁 洛邑,因称 镐京 为“西镐”。后亦用以泛指国都。唐 韩休《驾幸华清宫赋》:“素秋归兮元冬早,王是时兮出 西镐。”唐 皎然《岘山送裴秀才赴举》诗:“王师出 西镐,虏寇避 东平。”
11、[锨镐]xiān hào
铲东西用的工具,板状的头用钢铁或木头制成。
12、[镐镐]hào hào
光明貌。镐,通“皓”。
13、[周镐]zhōu hào
周 都 镐京。泛指京城。宋 杨亿《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从宸游因成纪事二十二韵》:“周 镐 欢麀鹿,虞《韶》集凤凰。”
14、[镐池君]hào chí jūn
水神名。一说指 周武王。《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持璧与客曰:‘为我遗 镐池君。’因言‘今年 祖龙 死’。”颜师古 注:“张晏 曰:‘武王 居 镐,镐池君 则 武王 也。’…… 镐池 在 昆明池 北,此直 江 神告 镐池 之神,云 始皇 将死耳,无豫於 武王 也,张 説失矣。”唐 李白《古风》之三一:“遗璧 镐池君,明年 祖龙 死。”王琦 注引 服虔 曰:“水神是也。”参见“镐池”。
gǎo
1、[冰镐]bīng gǎo
凿冰用的工具,多用于攀登冰峰。
2、[铁镐]tiě gǎo
一种常见工具,一般为木质的长把儿,铁质的头部,整个呈T型,形似鹤嘴锄,一头尖,另一头呈扁平铲状。
3、[镐头]gǎo tou
镐。
4、[洋镐]yáng gǎo
鹤嘴镐的通称。
5、[丁字镐]dīng zì gǎo
一端锋利而另一端钝的镐。
6、[鹤嘴镐]hè zuǐ gǎo
挖掘土石用的工具,镐头两头尖,或一头尖一头扁平,中间装着木把。通称洋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