玦
拼音:jué
释义:1.古时佩戴的玉器,环形,有缺口。
组词
宝玦 赐玦 环玦 金玦 捐玦 玦佩 离玦 玉玦 乌玉玦 金玦衣厖拼音
jué笔顺
一 一 丨 ㇀ 𠃍 一 丿 ㇏同音字
拼音为jué的字 拼音为jue的字基础解释
古时佩带的玉器,半环形,有缺口。详细解释
(形声。从玉,夬( guài)声。本义:环形而有缺口的佩玉)
同本义
玦,佩玉也。——《说文》
金寒玦离。——《左传·闵公二年》。注:“如环而缺不连。”
佩之金玦。——《汉书·五行志》。注:“半环曰玦。”
捐吾玦兮湘中。——《楚辞·湘中》
绝人以玦,还人以环。——《荀子·大略》
通“决”。一种扳转某物的工具,特指古时射箭套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钩弦的器具
右佩玦。——《礼记·内则》。李调元补注:玦,半环也,即今之扳指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玦-中華語文大辭典玦玦ㄐㄩㄝˊjué〈書〉環形有缺口的玉珮。[例]召人以環,絕人以~(《荀子‧大略》)。
玦-中華大字典1、玦讀音:古穴切,音決,屑韻。釋文:
❶玉佩也。見《說文》。《段注》:九歌注曰。~、玉佩也。先王所以命臣之瑞。韋昭曰。~如環而缺。
❷帶飾也。《後漢馮魴傳》:玉~各一。
❸決也。《左閔二年傳》:與石祁子~。
〔注〕:~、示以當決斷。
❹金佩也。《左閔二年傳》:佩之金~。
❺以絕逐臣也。《荀子大略》:絕人以~。反絕以環。
〔注〕: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與之環則還。與之~則絕。
❻紫玉~。茶也。〔蘇軾詩〕:遠致紫玉。
❼烏玉~。墨也。〔孫莘老詩〕:遠致烏玉~。
❽射以開弦也。《詩芄蘭童子佩韘傳》:韘、~也。能射御則佩韘。
〔按詩車攻作決注。作夬。周禮繕人作抉。或作晛〕。
2、熇釋文:玦本字。見《說文》。
3、璚讀音:葵營切,音瓊,庚韻。古穴切,音玦,屑韻。釋文:
❶瓊或字。見《說文》。
〔按說文、瓊。赤玉也〕。
❷老年鹿角中玉名曰鹿~。見《字彙補》。
❸玦或字。《集韻》:玦。玉佩。或从矞。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jué
1、[捐玦]juān jué
捐弃玉玦。喻出会相爱者未遇因失望而捐弃信物。语本《楚辞·九歌·湘君》:“捐余玦兮 江 中,遗余佩兮 醴 浦。”南朝 齐 谢朓《七夕赋》:“軾帝车而捐玦,凌天津而上翔。”南朝 梁 沉约《湘夫人》诗:“捐玦置 澧 浦,解珮寄中洲。”
2、[环玦]huán jué
1.玉环和玉玦,并为佩玉。《汉书·隽不疑传》:“不疑 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謁。”颜师古 注:“环,玉环也。玦即玉佩之玦也。带环而又著玉佩也。”宋 苏轼《虎跑泉》诗:“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堦环玦响。”清 唐孙华《溪边步月》诗:“呜咽笙簫别院曲,鏘鸣环玦过桥泉。” 2.《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环。”杨倞 注:“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絶。皆所以见意也。”后用“环玦”表示官员的内召和外贬。《后汉书·袁谭传》:“愿熟详吉凶,以赐环玦。”亦用为偏义,谓招还。唐 刘禹锡《望赋》:“望如何其望最伤,俟环玦兮思帝乡。” 3.有缺口的玉环。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十七:“日月星之见吉凶,殆为日抱珥,月晕成环玦,星移徙,彗孛。”
3、[玉玦]yù jué
佩玉的一种。形如环而有缺口。“玦”、“决”同音,故古人每用“玉玦”表示决断或决绝之意。《史记·项羽本纪》:“范增 数目 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左传·闵公二年》“公与 石祁子 玦”晋 杜预 注:“玦,玉玦……玦,示以当决断。”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忠志》:“九曰玉玦,形如玉环,四分缺一。”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展巾,则结玉玦一枚,心知其不返,遂携婢俱归。”
4、[赐玦]cì jué
1.赐给玉玦。谓斥逐大臣。语本《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环。”杨倞 注:“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絶,皆所以见意也。”明 陈汝元《金莲记·赐环》:“平生壮气凌霄汉,雄心未肯销灭,喜忠义再陪弭笔,姦佞终教赐玦。”明 杨珽《龙膏记·访旧》:“向年 元载 赐玦之时,其女 湘英,没入我家。” 2.赐给玉玦。表示优宠。《三国志·魏志·锺繇传》“文帝 在东宫,赐 繇 五熟釜,为之铭曰”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繇 报书曰:‘昔忝近任,并得赐玦。尚方耆老,颇识旧物。’”
5、[佩玦]pèi jué
1.有缺口的环形佩玉。 2.玉佩的一种。环形而有缺口。 3.泛指佩玉。
6、[离玦]lí jué
雕有螭形的玉玦。离,通“螭”。
7、[金玦]jīn jué
1.有缺口的青铜环。古代用作佩锦。 2.指有缺口的黄金环。
8、[宝玦]bǎo jué
珍贵的佩玉。
9、[玦佩]jué pèi
环形而有缺口的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