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
拼音:jùn
释义:1.古代行政区划,秦以前郡比县小,秦汉以后,郡比县大。2.(Jùn)姓。
组词
便郡 边郡 本郡 大郡 东郡 关郡 绝郡 郡邸狱 郡博士 股肱郡 汲郡古文 连州跨郡 三鹿郡公 吴郡星郎 三十六郡拼音
jùn笔顺
𠃍 一 一 丿 丨 𠃍 一 ㇌ 丨同音字
拼音为jùn的字 拼音为jun的字基础解释
1.古代的行政区划,比县小,秦汉以后,郡比县大:~县。会稽~。秦分天下为三十六~。 2.姓。详细解释
(形声。从邑,君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代的行政区域)
同本义
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是也。至 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其县。——《说文》。 朱骏声曰: 汉又增四十六郡,二十一国,凡郡国一百有三,古者县大郡小, 秦以后郡大县小。
及郡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谪守巴陵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郡城就童子试归。——清· 周容《芋老人传》
自郡城走数十里。
又如:郡属(郡守的属员);郡廨(郡府);郡朝(郡署的厅事。亦指郡守);郡章(郡太守的印玺);郡倅(郡佐。郡守的副职)
英国和爱尔兰的领土区划分之一,构成为行政、司法和政治目的而设立的主要单位,包括以前盎格鲁撒克逊的郡和其它从未成为郡的地区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郡-中華語文大辭典郡ㄐㄩㄣˋjùn1.古代的地方行政區劃單位。周朝郡比縣小,秦漢時郡比縣大,宋元以後郡名漸廢。[例]~縣︱~守。2.姓。
郡-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郡 jùn
古代的行政區域。
《史記·秦始皇本紀》:
分天下以爲三十六~。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jùn
1、[郡县]jùn xiàn
古代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
2、[州郡]zhōu jùn
州和郡,均为古代行政区。
3、[东郡]dōng jùn
1.郡名。秦 置,汉 因之。约当今 河南省 东北部和 山东省 西部部分地区。东汉 以后,废置无常。《史记·魏世家》:“景湣王 元年,秦 拔我二十城,以为 秦 东郡。”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輙復分兵命鋭,脩完补辑,表行 东郡,领 袞州 刺史。”唐 韩愈《龊龊》诗:“河 堤决 东郡,老弱随惊湍。” 2.泛指京师以东诸郡。唐 杜甫《野老》诗:“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闕秋生画角哀。”朱鹤龄 注:“东郡,概指京东诸郡。” 3.特指 夷陵郡。唐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东郡 时题壁,南湖日扣舷。”朱鹤龄 注:“夷陵郡,在 夔州 之东,故曰东郡。”一说,指 江陵县。钱谦益 注:“江陵,汉 旧县,属 南郡。史记:江陵,故郡都,西通 巴 巫,在 巴 巫 之东,故曰东郡。”
4、[郡守]jùn shǒu
春秋战国时边郡的武官名。秦置郡、县,每郡设郡守,成为一郡的最高官职。西汉景帝刘启时改称太守。
5、[郡望]jùn wàng
魏晋至隋唐每郡显贵的家族称郡望,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如太原王氏、昌黎韩氏。
6、[蜀郡]shǔ jùn
秦 灭古 蜀国,始置 蜀郡。
7、[郡国]jùn guó
郡和国的并称。
8、[六郡]liù jùn
汉的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
9、[边郡]biān jùn
靠近边境的郡邑。泛指边境地区。《汉书·丙吉传》:“﹝ 丙吉 ﹞尝出,适见驛骑持赤白囊,边郡发犇命书驰来至。”南朝 梁 江淹《别赋》:“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三:“惟 元帝 永光 三年,岁比不登,京师穀石二百餘,边郡四百。”清 顾炎武《秀州》诗:“将从 马伏波,田牧边郡北。”
10、[郡堺]jùn jiè
见“郡界”。
11、[郡帅]jùn shuài
郡守。因其为一郡之长官,故称。
12、[郡章]jùn zhāng
郡太守的印玺。借指郡太守。
13、[郡旄]jùn máo
古代郡守出行时仪仗中的旄旗。借指郡守的职位。
14、[恶郡]è jùn
贫瘠荒远的州郡。
15、[都郡]dōu jùn
郡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崔正熊 诣都郡,都郡将姓 陈 ,问 正熊 :‘君去 崔杼 几世?’”
16、[郡厅]jùn tīng
郡府的厅堂。
17、[典郡]diǎn jùn
主管一郡政事,谓任郡守。
18、[郡公]jùn gōng
爵名。晋 始置,亦称开国郡公。历代因之。明 初尚有郡公之封,后废。《晋书·王沉传》:“前以翼赞之勋,当受郡公之封。”宋 高承《事物纪原·官爵封建·郡公》:“后汉 光武 建武 十三年以土无二王,爵不过公,於是以 太 原王 章 为 齐公、鲁王 兴 为 鲁公,功臣悉为公。晋 始曰开国郡公也。”
19、[郡袭]jùn xí
谓承袭郡王之位。
20、[郡牧]jùn mù
郡守。郡的行政长官。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黄颇》:“颇,宜春 人,与 肇(卢肇)同乡,颇 富而 肇 贫,同日遵路赴举。郡牧饯 颇 离亭,肇 驻蹇十里以俟。”
21、[请郡]qǐng jùn
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
22、[僻郡]pì jùn
边远的郡。
23、[郡斋]jùn zhāi
郡守起居之处。
24、[郡政]jùn zhèng
一郡之政事。
25、[郡府]jùn fǔ
郡守的官署。
26、[侨郡]qiáo jùn
侨置的郡邑。
27、[郡庠]jùn xiáng
科举时代称府学为郡庠。
28、[郡伯]jùn bó
爵名。
29、[郡邸]jùn dǐ
1.诸郡设在京师的办事处。《汉书·宣帝纪》:“邴吉 为廷尉监,治巫蛊於郡邸。”《北史·循吏传·柳俭》:“拜 弘化 太守,俭 清节愈励。大业 五年,入朝,郡国毕集……帝赐 俭 帛二百匹,绚(郭绚)、肃(敬肃)各一百匹,令天下朝集使送至郡邸,以旌异焉,论者美之。”唐 李颀《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诗:“怀章不使郡邸惊,待詔初从闕庭至。” 2.借指郡国。唐 封敖《授史宪忠泾原节度使制》:“擢自郡邸,陟於斋坛。”
30、[支郡]zhī jùn
1.指 汉 代诸侯国的属郡。《汉书·晁错传》:“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颜师古 注:“支郡,在国之四边者也。”按,《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作“枝郡”。 2.唐 末 五代 时,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兼领数州,称为“支郡”。《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始,唐 及 五代 节镇皆有支郡。太祖 平 湖南,始令 潭朗 等州直属京,长吏得自奏事,其后大县屯兵,亦有直属京官者,兴元 之 三泉 是也。戊辰,上纳 瀚(李瀚)言,詔 邠、寧、涇、原 等州直属京,天下节镇无復领支郡者矣。”
31、[郡邑]jùn yì
郡邑府县。
32、[郡治]jùn zhì
1.郡守府署所在的首县。 2.郡守的治所。
33、[郡试]jùn shì
汉 代谓各郡于岁终讲武校猎以简选材勇之士为郡试。
34、[畿郡]jī jùn
京城。宋 陆游《秋夜有感》诗:“前年补畿郡,入对瞻玉色。”
35、[郡兵]jùn bīng
地方武装力量。
36、[外郡]wài jùn
京都以外的州郡。
37、[郡姓]jùn xìng
一郡的大姓望族。《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众议 薛氏 为 河东 茂族。帝曰:‘薛氏,蜀 也,岂可入郡姓!’”胡三省 注:“郡姓者,郡之大姓、著姓也。今百氏郡望,盖始於此。”
38、[贰郡]èr jùn
古代州郡长官的副职。
39、[郡税]jùn shuì
由郡确定并由郡的官员征收的税。
40、[郡寄]jùn jì
谓作郡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