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
拼音:xí
释义:1.低湿的地方。2.〈书〉新开垦的田地。3.(Xí)姓。
组词
皇隰 邱隰 阪隰 郊隰 隰皋 畛隰 管隰 陵隰 皋隰 平隰 原隰 隰城县 原隰衍沃拼音
xí笔顺
㇌ 丨 丨 𠃍 一 一 𠃋 𠃋 丶 𠃋 𠃋 丶 丶 丶 丶 丶同音字
拼音为xí的字 拼音为xi的字基础解释
1.低湿的地方。 2.新开垦的田。 3.姓。详细解释
(形声。阜:土山,与土地有关。本义:低湿之地)
{同本义}
隰,阪下湿也。——《说文》
下湿曰隰。——《尔雅·释地》。李注:“谓土地窊下常阻洳,名为隰也。又,可食者曰原,陂者曰阪,下者曰隰。”
上平曰原,下平曰隰。——《公羊传·昭公元年》
原隰底绩。——《书·禹贡》
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周礼·大司徒》
牧隰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隰皋,水厓下湿。”
平原之隰。——《管子·形势》。注:“下泽也。”
丘隰水潦。——《淮南子·时则》
山有榛,隰有苓。——《诗·邶风·简兮》
南望原隰。——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隰草(低湿地方所生长的草);隰皋(水边低洼,生长牧草的地方)
新开垦的田地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诗·周颂·载芟》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隰-中華語文大辭典隰ㄒ丨ˊxí1.〈書〉地勢低窪而潮溼的地方。[例]山有榛,~有苓(《詩經‧邶風‧簡兮》)。2.〈書〉新開墾的田地。[例]千耦其耘,徂~徂畛(《詩經‧周頌‧載芟》)。3.姓。
隰-汉语大词典隰(I)xi
ㄒ〡ˊ
〔《广韵》似入切,入缉,邪。〕
1.低湿的地方。
●《书·禹贡》:“原隰厎绩,至于猪野。”
●孔传:“下湿曰隰。”
●《诗·邶风·简兮》:“山有榛,隰有苓。”
●《汉书·货殖传序》:“于是辩其土地川泽丘陵衍沃原隰之宜,教民种树畜养。”
●唐韩愈《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而又为之奔走经营,相原隰之宜,指授方法。”
2.新垦的田地。
●《诗·周颂·载芟》:“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郑玄笺:“隰,谓新发田也。”
3.春秋齐邑名,即犁丘。在今山东省临邑县西。
●《左传·哀公二十三年》:“壬辰,战于犁丘”
晋杜预注:“犁丘,隰也。”
杨伯峻注:“二十七年《传》称此役为隰之役,则犁丘即隰。江永《考实》谓即十年《传》之犁,在今山东临邑县西。”
4.古州名。在今山西省隰县。
●春秋晋称蒲邑,汉为蒲子县,隋为隰州。
●《新唐书·郭钊传》:“俄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徙河中尹,领晋绛慈隰节度。”
5.姓。
●春秋时齐有大夫隰朋。见《左传·僖公九年》。
隰(II)xie
ㄒ〡ㄝˋ
〔《集韵》悉协切,入帖,心。〕
同“湿”。
人名用字。
●《谷梁传·襄公八年》:“郑人侵蔡,获蔡公子湿”唐陆德明释文:“公子湿,本又作‘隰’。”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í
1、[平隰]píng xí
低平的湿地。
2、[郊隰]jiāo xí
指郊野低湿之地。
3、[皇隰]huáng xí
广漠的田野。
4、[隰皋]xí gāo
水边低湿之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田丁原防,牧隰皋。”杜预 注:“隰皋,水厓下湿,为芻牧之地。”杨伯峻 注:“《尔雅·释地》:‘下湿曰隰。’《汉书·贾山传》注:‘皋,水边淤地也。’”
5、[畛隰]zhěn xí
《诗·周颂·载芟》:“千隅其耘,徂隰徂畛。”郑玄 笺:“隰,谓新发田也;畛,谓旧田有径路者。”后以“畛隰”泛指田地。
6、[隰州]xí zhōu
大宁郡,今理隰川县。
7、[皋隰]gāo xí
亦作“皐隰”。亦作“皋隰”。水边低湿地。
8、[邍隰]yuán xí
高平干燥地和低下潮湿地。
9、[管隰]guǎn xí
管仲 和 隰朋 的并称。二人为 春秋 齐桓公 相,有政绩。
10、[陵隰]líng xí
山陵和低湿之地。
11、[隰坰]xí jiōng
低湿的原野。
12、[邱隰]qiū xí
高起与低下之地。
13、[阪隰]bǎn xí
坡面与坡底。
14、[葸隰]xǐ xí
畏惧的意思。
15、[隰城县]xí chéng xiàn
隰城县位于柳林城西十华里的杨家坪遗址范围:东至大蒿塌;西至大金鹏;北至城门圪洞;南至坪上;面积约六百余亩。村金鹏梁。
16、[原隰衍沃]yuán xí yǎn wò
分别指不同的土地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