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
拼音:xì
释义:1.〈古〉又同“郤”(xì)。
组词
闲郄 有郄 天郄 修郄 空郄 郄穴 鸿郄陂 以郄视文拼音
xì笔顺
丿 丶 一 丿 𠃋 丶 ㇌ 丨同音字
拼音为qiè的字 拼音为qie的字基础解释
同“隙”。详细解释
〈名〉
(同“郤”。也作“隙”)
空隙;裂缝
郄,同隙。——《正字通》
刺郄中大脉,令人仆,脱色。——《素问》
古地名
郤,地名。晋大夫 叔虎邑。或作郄。——《集韵》
1. 郄 [xì]
- 郄 [xì]
(同“郤”。也作“隙”)
空隙;裂缝
郄,同隙。——《正字通》
刺郄中大脉,令人仆,脱色。——《素问》
古地名
郤,地名。晋大夫 叔虎邑。或作郄。——《集韵》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郄-漢語大字典郄
郄(一)xì 《廣韻》綺㦸切,入陌溪。鐸部。
(1)同“郤”。也作“隙”。1.孔隙。《廣韻·陌韻》:“郤,俗從ࠫģ\u0002”《正字通·邑部》:“郄,同隙。”《素問·刺禁論》:“刺郄中大脈,令人仆,脱色。”《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雖錮南山猶有郄。”又引申为嫌隙。《韓非子·六反》:“則交必有郄矣。”《史記·留侯世家》:“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郄。”2.古地名。《集韻·陌韻》:“郤,地名。晋大夫叔虎邑。或作郄。”3.姓。《篇海類編·地理類·邑部》:“郄,亦姓。出濟陰河南二望。《左傳》:晋有郄獻子。”
(2)通“৮̯܈jué)”。疲劳。《戰國策·趙策四》:“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鮑彪注:“郄、郤同。”清王念孫雜志:“郤,字本作ࠊ̯܌謂疲羸也……ࠊ̣\u0001ࠌ£\u0001৮̣\u0001郤,竝字異而義同。”
(二)qiè
姓。
1、郄釋文:卻俗字。見《廣韻》。
2、珔釋文:同郗。見《字彙》。
3、郤讀音:乞逆切,音隙,陌韻。《與卻別》。釋文:
❶晉大夫叔虎邑也。見《說文》。《通訓定聲》:聲類。~鄕、在河內。
❷仰也。《儀禮士昏禮》:贊啟會~于敦南。
❸怨隙也。《史記項羽紀》:今將軍與臣有~。
❹骨肉之交也。《莊子養生主》:批大~。導大窾。
❺通隙。間隙也。《禮記曲禮》:諸侯相見于~地。曰會。
❻通郄。姓也。晉大夫~獻子之後。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ì
1、[天郄]tiān xì
见“天隙”。
2、[血郄]xuè xì
经外穴名,即百虫窠。
3、[郄兵]xì bīng
退兵,撤走军队。
4、[郄公]xì gōng
古代 蜀 地豪侠。
5、[闲郄]xián xì
隔阂;嫌隙。
6、[郄始]xì shǐ
亦作“郄始”。开始,初始。郄,通“隙”。
7、[修郄]xiū xì
见“修隙”。
8、[郄穴]xì xué
1.亦作“郄穴”。孔穴。 2.中医针灸名词。指体内气血聚会于空隙处的重要穴位。见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卷三。
9、[嫌郄]xián xì
1.见"嫌隙"。 2.因猜疑或不满而产生的恶感、仇怨。
10、[有郄]yǒu xì
同“有隙”。《战国策·燕策二》:“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郄,遂捐 燕 而归 赵。”汉 荀悦《汉纪·景帝纪》:“错 素与 袁盎 有郄。”
11、[郄桂]xì guì
亦作“郄桂”。见“郤詵丹桂”。
12、[过郄]guò xì
过隙。《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
13、[三郄]sān xì
同“三郤”。春秋晋大夫却锜﹑却犨﹑却至的合称。
14、[空郄]kōng xì
见“空隙”。
15、[郄曲]xì qǔ
亦作“郄曲”。曲折,屈曲。
16、[郄枝]xì zhī
1.亦作“郄枝”。 2.见“ 郤詵枝 ”。
17、[郄地]xì dì
指两国交界之地。即国境线。郤,通“隙”。
18、[郄縠]xì hú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晋文公 ﹞作三军,谋元帅。赵衰 曰:‘郤縠 可。臣亟闻其言矣,説《礼》《乐》而敦《诗》《书》……君其试之!’乃使 郤縠 将中军,郤溱 佐之。”后世诗文常用“郤縠”比喻儒将。唐 韩愈《酬别留后侍郎》诗:“为文无出 相如 右,谋帅难居 郤縠 先。”宋 张耒《送刘季孙赴浙东》诗:“将军好书如 郤縠,文中随船三万轴。”郄縠造句《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晋文公﹞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郄縠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君其试之!'乃使郄縠将中军,郄溱佐之。"后世诗文常用"郄縠"比喻儒将。
19、[郄诜枝]xì shēn zhī
同“郤詵丹桂”。亦作“郄詵枝”。喻指科举及第。
20、[郄蝉草]xì chán cǎo
丹参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丹参》。
21、[鸿郄陂]hóng xì bēi
即 鸿隙陂。
22、[以郄视文]yǐ xì shì wén
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郄,通“隙”。
qiè
1、[前郄]qián qiè
以前的嫌隙。
2、[批郄导窾]pī qiè dǎo kuǎn
亦作“批隙導窾”。谓在骨节空隙处运刀,牛体自然迎刃而分解。比喻处理事情善于从关键处入手,因而顺利解决。语本《庄子·养生主》:“批大郤,導大窾”。陆德明 释文:“批,擊也;郤,閒也;窾,空也。”金 王若虚《真定县令国公德政碑》:“而庖丁之遊刃,批隙導窾,無非理間之自然,何獨至於爲政者而疑之哉?”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七》:“何謂‘大猷’?批郤導窾,迎刃而解,棋局一著勝人千百者是也。”
3、[郄诜高第]qiè shēn gāo dì
晋 郤詵 举贤良对策试,为天下第一。见《晋书·郤詵传》。后因以“郤詵高第”喻指科举高中,荣登榜首。唐 韩翃《别汜水县尉》诗:“谷永 直言身不顧,郤詵 高第轉名香。”唐 岑参《送薛彦伟擢第东都觐省》诗:“名登 郄詵 第,身着 老萊 衣。”唐 岑参《送蒲秀擢第归蜀》诗:“新登 郄詵 第,更着 老萊 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