軄
拼音:zhí
释义:1.同“職”。2.职位;职务。
组词
适軄 軄方 軄贡 軄司 軄位 遵軄拼音
zhí笔顺
丿 丨 𠃌 一 一 一 丿 丶 一 丶 丿 一 丨 𠃍 一 一 ㇂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zhí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基础解释
古同“職”。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軄-漢語大字典軄
同“職”。《玉篇·身部》:“軄,俗職字。”《類篇·身部》:“軄,記微也。一曰主也,業也。”北魏佚名《元珍墓誌》:“不恭其軄,公單馬肆焉。”唐陳子昂《昭夷子趙氏碑》:“到軄逾歲,默然無言。”《雲笈七籤》卷一百十六:“其中皆有仙王仙卿仙官輔相佐之,如世之軄司。”
1、軄釋文:職俗字。見《玉篇》。
2、職讀音:質力切,音織,職韻。釋文:
❶記微也。見《說文》。《段注》:記、猶識也。纎微必識。是曰~。
〔按桂注。經典通用从言之識。以此~爲官~。又以幟代識。行之旣久。遂爲借義所奪。今人不知識爲幟之正文。職爲識之本字矣。王注。經典~守旗幟知識三義。說文竝作識。經典記識一義。說文作~〕。
❷官~也。《書周官》:六卿分~。各率其屬。以倡九牧。
❸主也。《詩蟋蟀》:~思其居。
❹常也。見《爾雅釋詁》。
❺業也。事也。見《廣雅釋詁》。
〔又〕:執~。猶執事也。《穆天子傳》:執~之人倍之。
❻守與任也。《周禮掌固》:民皆有~焉。
〔注〕:~、謂守與任。
❼貢也。《淮南原道》:四夷納~。
❽賦稅也。《周禮大司馬》:施貢分~。
❾專也。《詩桑柔》:民之罔極。~涼善背。
❿民~。九~也。《周禮大司徒》:以作民~。
〔注〕:民~。民九~也。
〔按太宰以九~任萬民。卽此民~〕。
⓫地~。農圃之屬。《周禮均人》:均地~。
〔疏〕:此卽太宰九~云。一曰三農。二曰園圃之屬。以九~任之。因使出稅也。
⓬婦~。謂織紝組紃縫線之事。《周禮內宰》:以婦~之法敎九御。
⓭述~。述所~也。見《孟子梁惠王》。
〔按述~諸侯朝于天子之名〕。
⓮衮~。謂三公也。《文選蔡融碑文》:每在衮~。
⓯~~。繁殖貌。《莊子至樂》:萬物~~。《釋文》引《李注》:繁殖貌。
〔又〕:猶祝祝也。見《釋文》引《司馬注》。
⓰憐~。愛也。《方言》:言相愛憐者。吳越之間謂之憐~。
⓱姓也。《姓譜》:周禮有~方氏。後因官爲氏。
〔按風俗通云。漢山陽令~洪之後〕。
⓲通織。《左文十八年傳》:閻~。〔說苑作織〕。
⓳通賦。《莊子漁父》:貢~不美。《釋文》:~、本作賦。
3、職讀音:敵德切,音特,逸織切,音弋,職韻。釋文:杙也。《周禮牛人》:以授~人而芻之。
〔注〕:~讀爲樴。
〔疏〕:~樴聲相近。誤爲~。故讀从樴。
4、職釋文:同幟。《史記叔孫通傳》:百官執~傳警。
〔注〕:~音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í
1、[軄贡]zhí gòng
指职方的贡物。
2、[軄守]zhí shǒu
职务范围内应守之责。亦指工作岗位。
3、[适軄]shì zhí
犹言适合职分。
4、[軄方]zhí fāng
即职方。古官名。
5、[軄司]zhí sī
犹职务。
6、[遵軄]zūn zhí
见“遵职”。
7、[軄位]zhí wèi
指官府或团体中执行一定职务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