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拼音:hàn
释义:1.汉江,又叫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南部,在湖北省武汉入长江。2.(hàn)指银河。3.(Hàn)名朝代,公元前206一公元220,分为西汉和东汉。刘邦所建,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史称前汉或西汉。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建都洛阳,史称后汉或东汉。4.汉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5.(~子)男人,男子。6.(Hàn)姓。
组词
笨汉 西汉 懒汉 壮汉 村汉 汉臣 东汉 自了汉 汉民族 汉钟离 汉白玉 门外汉 半截汉子 绿林好汉 汉家飞将 胡言汉语 汉军八旗 汉大心实 十八罗汉 铮铮铁汉 五百罗汉拼音
hàn笔顺
丶 丶 ㇀ ㇇ ㇏左窄右宽。“氵”上两点短小,中点偏左,提画直斜有力。“又”横撇的横稍短,捺画收笔低于撇画。整体布局宽松,松而不散。
同音字
拼音为hàn的字 拼音为han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汉-中華語文大辭典同:漢
汉-康熙字典汉
【巳集上】【水字部】 漢
〔古文〕㵄𣶔
★【唐韻】呼旰切【集韻】虛旰切【韻會】【正韻】虛汗切,𠀤音熯。水名。【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
◎又天河也。【爾雅·釋天】箕斗之閒,漢津也。【史記·天官書】漢者,亦金之散氣。【揚泉·物理論】漢,水之精也。【詩·大雅】倬彼雲漢。
◎又漢中,郡名,秦惠王置。【廣輿記】今爲漢中府。
◎又漢口,地名。【廣輿記】漢陽府,本春秋鄖國地,漢屬江夏,唐曰沔州,亦曰漢陽。
◎又州名,屬成都府。【韻會】漢屬廣漢郡,唐置州。
◎又半漢,形容之辭。【張衡·南都賦】天馬半漢。
◎又【輟耕錄】今人謂賤丈夫爲漢子。
◎又高麗方言謂白曰漢。見【孫穆·雞林類事】。
★又【集韻】他干切,音攤。太歲在申曰汭漢。亦作涒灘。
★又【韻補】叶詩建切,音扇。【繁欽賦】長唐虎圈,迴望曼衍。槃旋岹嶢,上刺雲漢。考證:〔【史記·天官書】漢者,六金之散氣。〕 謹照原文六改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