躃
拼音:bì
释义:1.亦作“躄”。2.足不能行。参见“蹩躄”。3.仆倒。4.方言。蹑手蹑脚地行走。5.用同“擗”。捶胸。参见“躃踊”。
组词
躃蹩 躃跛 躃步 躃踖 躃金 躃躠 躃踊拼音
bì笔顺
丨 𠃍 一 丨 一 丨 ㇀ 𠃍 一 丿 丨 𠃍 一 丶 一 丶 丿 一 一 丨同音字
拼音为bì的字 拼音为bi的字基础解释
同“躄”。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躃躃-辞源3【躃躃】行走緩慢貌。唐 李賀 歌詩編二 感諷五首之二:“奇俊無少年,日車何躃躃。”
躃-中華大字典1、躃讀音:必益切,音辟,陌韻。釋文:汦或字。《集韻》:汦。人不能行也。或从足。
2、躃讀音:毗亦切,音擗,陌韻。釋文:仆也。見《集韻》。
3、躄釋文:同躃。見《集韻》。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ì
1、[躃足]bì zú
1.亦作“躄足”。 2.跛足;瘸腿。 唐 柳宗元 《起废答》:“而吾以德病伏焉,岂躄足涎顙之可望哉!”
2、[躃踖]bì jí
蹒跚。
3、[躃跛]bì bǒ
歪斜貌。
4、[躃金]bì jīn
亦作“躄金”。犹蹙金。宋 洪迈《夷坚支乙志·王彦太家》:“花阴中,逢少年,衣红罗裳,戴躄金帽,肌如傅粉,容止儒缓。”参见“蹙金”。
5、[跛躃]bǒ bì
见“跛躄”。
6、[蹒躃]pán bì
退缩旋转貌。
7、[号躃]hào bì
见“号擗”。
8、[躃蹩]bì bié
亦作“躄蹩”。脚步歪斜跌撞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不知在那里喫酒喫的满脸通红,反背着双手,躄蹩着进来,向前走三步,往后退两步的。”
9、[踊躃]yǒng bì
亦作“踊躄”。犹踊擗。
10、[躃人]bì rén
亦作“躄人”。跛子。
11、[哽躃]gěng bì
谓泣不成声,捶胸顿足。形容极其哀痛的样子。
12、[躃躃]bì bì
1.亦作“躄躄”。前进不止。唐 李贺《感讽》诗之二:“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躃躃。”王琦 汇解:“躃躃,去而不止之意。” 2.跛行貌。清 朱一是《鲁颠传》:“后有人入 杭 之 西山,復见 颠 曳杖躄躄行。”
13、[躃躠]bì xiè
犹误会。
14、[躃踊]bì yǒng
1.见“躃踊”。 2.亦作“躄踊”。亦作“躄踊”。躃,用同“擗”。捶胸顿足。哀痛貌。《晋书·慕容熙载记》:“苻氏 死,熙 悲号躃踊,若丧考妣。”宋 沉遘《慰太师相公疏》:“伏惟攀号躃踊,五内分崩,何可胜处。”明 高明《琵琶记·散发归林》:“孩儿亦为 蔡氏 妇,生不能供甘旨,死不能尽躄踊,葬不能事窀穸。”清 戴名世《程孝子传》:“自是躃踊号泣,饮食不下咽,见者皆为感动。”《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一回:“子迁 到得 济南,入了继父公馆,不免对了灵柩假意的也要躃踊号叫了两声。” 3.躃,用同“擗”。跳跃。清 袁枚《新齐谐·白骨精》:“一夕月色甚佳,主人閒步前山,忽见一白物躃踊而来,稜嶒有声,状甚怪。”
15、[躃步]bì bù
亦作“躄足”。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