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zhì

释义:1.登高。2.晋升。

组词

黜陟 三陟 陟屺 陟降 绌陟 陟厘 陟升 陟遐 咸陟

拼音

zhì

笔顺

丿 丿

同音字

拼音为zhì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基础解释

登高;上升:~彼高岗。

详细解释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阜,从步。左边是山坡,右边是两只向上的脚,表示由低处向高处走。本义:由低处向高处走;升;登高)

  2. 同本义,与“降”相对

    陟,登也。——《说文》

    陟,陞也。——《尔雅》

    陟降庭止。——《诗·周颂·闵予小子》

    汝陟帝位。——《虞书》

    省幽明以黜陟。——张衡《东京赋》

    陟彼崔嵬。——《诗·周南·卷耳》

    人陟降大艰。——柳宗元《井铭并序》

    又如:陟屺(登屺山。比喻思念母亲。屺,无草木的山);陟岵(登岵山。比喻思念父亲。岵,草木繁茂的山)

  3. 登程,上路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书·太甲下》

    又如:陟遐(远行);陟卓(远行);陟涉(跋涉)

  4. 晋升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臧,善。否,恶。臧否,奖善惩恶。臧、否,这里都是动词。)——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陟罚(提拔与惩罚);陟黜(进用与贬黜);陟劝(提升与奖励);陟明(进用贤明)

  5. 升遐,升天

    惟新陟王,毕协赏罚。——《书·康王之诰》

    又如:陟配(天子升天后,于祭天时配享)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陟-中華語文大辭典

陟ㄓˋzhì1.〈書〉登;升。[例]~山∣~彼高岡。2.〈書〉提拔;晉升。[例]黜~∣~罰臧否,不宜異同。

陟-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

320.【陟】
登,上。一般指登山或登高。詩經周南卷耳:“陟彼高岡。”
引申爲提升[官職]。韓愈送李願歸盤穀序:“理亂不知,黜陟不聞。”(黜chù:罷免官職。)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ì

1、[跋陟]bá zhì

攀登;行走。

2、[陟冈]zhì gāng

《诗·魏风·陟岵》:“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后因以“陟冈”为怀念兄弟之典。

3、[陟躐]zhì liè

获取。躐,通“擸”。

4、[陟健]zhì jiàn

谓峻拔清健。

5、[游陟]yóu zhì

见“游涉”。

6、[迁陟]qiān zhì

犹迁升。

7、[陟劝]zhì quàn

提升和奖励。

8、[搴陟]qiān zhì

提衣涉水。

9、[跻陟]jī zhì

1.晋升,升迁。 2.踏进,跨入。

10、[陟配]zhì pèi

1.谓天子升遐后,于祭天时配享。《书·君奭》:“故 殷 礼陟配天,多歷年所。”孔 传:“故 殷 礼能升配天享,国久长,多歷年所。”《文选·颜延之<宋郊祀歌>》:“陟配在京,降德在民。”李周翰 注:“陟,升也。言天子升祖考以配天。”《新唐书·黎干传》:“景皇帝 非造我区夏,不得与 夏 之 禹、商 之 契、周 之 稷、汉高帝、魏武帝、晋宣帝、唐神尧皇帝 并功,而陟配圜丘,上与天匹,曾谓圜丘不如 林放 乎?” 2.泛指配享。宋 苏辙《蔡矇父挺赠开府仪同三司诰》:“治边之略,纪于一时。经远之功,著于来世。比缘陟配之享,永怀先正之良。”

11、[陟厘]zhì lí

1.一种蕨类植物。生池泽阴湿岩石上,一名石发。可入药,又可造纸。南朝 梁 陆倕《以诗代书别后寄赠》:“刘侯 有餘冷,宜饵陟釐方。”唐 陆龟蒙《苔赋》:“散巖竇者石髮,补空田者垣衣,在屋曰昔邪,在药曰陟釐。”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陟釐》﹝集解﹞引《别录》:“陟釐生 江 南池泽。” 2.指陟釐纸。宋 陆游《杂题》诗之六:“安得陟釐三万箇,为君尽写暮年诗。”参见“陟釐纸”。

12、[践陟]jiàn zhì

升登;攀登。

13、[陟峻]zhì jùn

高峻。

14、[陟明]zhì míng

谓进用贤能。语本《书·舜典》:“黜陟幽明。”唐 白居易《王众仲可衡州刺史制》:“衡 湘 之间,蛮 越 杂处,无以俗陋,不慎乃事;无以地远,而怠厥心!副吾陟明,俟汝奏课。”宋 曾巩《晁端彦金部员外郎制》:“僉曰尔材宜在兹位,国有陟明之典,待尔善於其官。”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三》:“陟明之典,劝民庸也。则一岁而三迁,未为过也。”

15、[超陟]chāo zhì

越格提升。

16、[绌陟]chù zhì

谓人事之降升。絀,通“黜”。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天子岁试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絀陟,命之曰计。”《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年从十五,皆入太学。明制絀陟荣辱之路。”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二:“赏罚絀陟,立见荣辱;生死穷通,互分得失。”

17、[斥陟]chì zhì

黜免与擢升。

18、[陟恪]zhì kè

犹登假。谓升天。《左传·昭公七年》:“王使 郕简公 如 卫 弔,且追命 襄公 曰:‘叔父陟恪,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余敢忘 高圉、亚圉?’”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恪,读为格。《尔雅》曰:‘格、陟、登,陞也。’是格与陟同义。陟格谓魂升於天也。既言陟而又言格者,古人自有复语耳。”杨伯峻 注:“陟恪犹言登假,同义词连用,谓升天也。”

19、[陟方]zhì fāng

1.犹巡狩。天子外出巡视。《书·舜典》:“舜 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孔 传:“方,道也。舜 即位五十年,升道南方巡守,死于 苍梧 之野而葬焉。”孔颖达 疏:“升道,谓乘道而行也,天子之行,必是巡其所守之国,故通以巡守为名。”《文选·左思<吴都赋>》:“乌闻 梁 岷 有陟方之馆,行宫之基歟?”刘逵 注:“舜 陟方,谓南巡守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湘水》:“言 大舜 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 湘江。” 2.犹升遐。谓帝王之死。宋 岳珂《愧郯录·祖宗徽称》:“徽祖 以 绍兴 五年有陟方之哀。”按,徽宗 卒于公元1135年,时为 宋 绍兴 五年。 3.皇帝被俘虏的委婉语。宋 岳珂《桯史·乾坤鉴法》:“靖康 陟方之祸,二宫每宝持之,且叹其先识。”

20、[隮陟]jī zhì

升登。

21、[显陟]xiǎn zhì

谓擢升显要的官职。

22、[陟踵]zhì zhǒng

攀登,升登。

23、[降陟]jiàng zhì

升降。

24、[陟涉]zhì shè

跋涉。

25、[扳陟]bān zhì

攀登。

26、[陟升]zhì shēng

登,升登。

27、[洊陟]jiàn zhì

荐举提升。

28、[陟黜]zhì chù

进用与贬黜。

29、[陟里]zhì lǐ

即陟釐。

30、[遐陟]xiá zhì

高升。

31、[逾陟]yú zhì

谓翻越山冈。

32、[踢陟]tī zhì

方言。险峻高耸貌。

33、[攀陟]pān zhì

攀登。

34、[稽陟]jī zhì

犹考察。

35、[咸陟]xián zhì

周 人占梦法的一种。

36、[陟阜]zhì fù

峻岭。

37、[陟降]zhì jiàng

1.升降,上下。《诗·大雅·文王》:“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朱熹 集传:“盖以 文王 之神在天,一升一降,无时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孙蒙其福泽,而君有天下也。”马瑞辰 通释:“《集传》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诗曰:‘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监在兹。’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诗曰:‘念兹皇祖,陟降庭止。’《访落》诗曰:‘绍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文王 之神亦随天神为陟降。故曰‘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后因以为祖宗神灵暗中保佑之义。唐 包佶《祀雨师乐章·迎神》:“陟降左右,诚达幽圆。”宋 陈亮《重华宫正谢表》:“付託得人,爰上 唐 家之寿;陟降在帝,孰知 文后 之声!”清 唐孙华《石鼓歌》:“尼父 尊 周 本素志,陟降或有神灵游。” 2.犹往来。唐 柳宗元《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郑序》:“今则囊如悬罄,佣室寓食。方将适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栈道。”《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大礼史 王曾 言:‘皇帝执玉被衮,酌献七室,而每室奏乐章,恐陟降为劳,请节宫架之奏。’”王国维《观堂集林·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古又有陟降一语,古人言陟降犹今人言往来,不必兼陟与降二义。” 3.谓中晷影的长短变化。《新唐书·历志三上》:“中晷长短,谓之陟降。景长则夜短,景短则夜长。积其陟降,谓之消息。”

38、[梯陟]tī zhì

登高攀险。指山行。

39、[乔陟]qiáo zhì

重迭的山岭。

40、[陟卓]zhì zhuó

远行。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陟的反义词 陟的近义词 陟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陟能组什么词
  • 陟能组什么词语
  • 陟可以组什么词
  • 陟可以组什么词语
  • 陟字可以组什么词
  • 陟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陟字能组什么词
  • 陟字能组什么词语
  • 陟字开头的成语
  • 陟字结尾的成语